兼有诗歌与散文特点的一种现代抒情文学样式,是用散文形式写成的诗篇。它具有散文的一般特点,如篇幅短小,题材广泛;表现灵活,手法多样;直抒胸臆,以意为主;形散神聚,博而不杂。但与一般散文相比,语言更注意凝练,内容的跳跃性较大,具有一般诗歌所要求的意境,常在有限的篇幅中,隐含着丰富的哲理,饱含着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
散文诗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学样式流行起来是在9世纪中叶。第一个使用“小散文诗”一词并有意采用这种体裁的是法国的诗人波特莱尔。1915年,《中华小说界》2卷7期刊登的用文言文翻译的屠格涅夫的四章散文诗(译者刘半农),是外国散文诗在中国的最早译介。1918年,《新青年》杂志4卷5期发表了刘半农翻译的印度作品《我行雪中》,文末所附的说明中指出它是一篇结构精密的散文诗。此后“散文诗”这一名称便开始在中国文学界出现。
散文诗的题材往往是人们较为熟悉的,但所揭示的思想却往往比较新鲜,能给人们深刻的教育和启迪。如鲁迅的《雪》,作品所描绘的雪景,人们并不陌生,而字里行间洋溢的对美好、光明的追求以及与冷酷现实顽强斗争的精神,却并非人们一下子能体察得到的。这便使作品达到了以小见大、言近旨远的效果。再如高尔基的《海燕》,通篇描绘了暴风雨来临之时海上的景色以及海燕与海鸥、企鹅等对待暴风雨的不同态度。在这样的描绘中,作者言此意彼,含蓄而形象地表达了对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革命先锋的歌颂。散文诗往往运用这种意在言外的象征手法,使作品充满战斗活力。
散文诗不分行,也不一定象一般诗歌那样押韵;句子整散不一,错落有致,不必象一般诗歌那样讲求比较严格的音节等。但是,它又与一般散文有着明显的区别;它的语言高度凝练,情景高度统一。“诗不宜直说”,这在散文诗的语言上同样有所反映。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