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面前,天边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那就是哲尔赛岛了。
我们回来的时候改乘圣玛洛船,以免再遇见他。
旅行回来,家中的景况似乎比以前更坏了,在极度贫穷之上又加了浓重的失望。就如同一群人,他们站在树底下高仰着头,大张着嘴巴,满怀希望地等啊等啊,只为了得到一枚金苹果,他们的头昂酸了,腿站累了,眼看花了,可是结果呢,一条丑陋的毛毛虫打着旋儿掉了下来。是的,现在我们家人所感怀的,就是那群人看到毛毛虫时的心情。
我经常能从母亲的眼睛里读到怨毒,令我不寒而栗。她叨叨地骂于勒叔叔,咒他不得好死。再也听不见父亲对于勒叔叔的想念,取代的是无休止的怨骂。
一天,全家围坐在桌边吃午饭,简单极了的午饭。母亲突然抬起头,略带惊喜地说:“昨晚,昨晚我梦见于勒了咧!”父亲毫无反应地扒饭。姐夫马上问道:“于勒! 呵,他是什么样子呢?”“一身华贵的衣装,手里还有一个漂亮的大皮箱,里面、里面一定有……唉,一定是很多钱吧。钱呢! 唉,为什么是做梦呢? 唉,要是真的该多好!”父亲突然摔碗暴怒起来:“做梦,做梦! 既然是做梦,就不要说这么多废话! 看他那德性,他那样子,会有发财的一天吗!”姐夫愕然,母亲缄默了。空气重又沉闷下去。
日子就这样在毫无希望中捱过去。慢慢地时序已到了寒冬。又是一个星期日下午,我们一家人照例又到海边栈桥上去散步。天灰阴着,没有一丝亮色。远山在浓重的雾气遮掩下朦朦胧胧,略微显出青黛色。大家都定定地凝望着海面来往的船只,不说话,全显出若有所思的样子。忽然,一只船拉响了汽笛,拖长的声音提醒了沉思中的一家人——一艘远洋客轮进港了。很快,一大队人鱼贯上了岸,另有一部分人下船后便站在岸边等候转船。
这时,一个衣着华贵的人引起了父母亲的注意。他围着一条长长的青色围巾,右手上还摇晃着一只漂亮的皮箱。我们的目光跟随他进入了一家灯光明亮的商店。他在里面待了很久,出来时,手中已多了许多食物、用品。他并不急着走,而是抬头望望远处,又抬腕看表。就在这时,他缓缓地向我们这边望过来。
父亲突然怔住了,他几乎是惊呼起来:“于勒!”然后他就两眼呆直,注视着那人,似乎在仔细辨认。母亲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她太惊愕了,这情景竟跟她梦中所见的一模一样! “天哪! 上帝!”母亲说。父亲终于又喃喃起来:“这,这不可能! 那个卖牡蛎的老流氓、老流氓于勒,不可能,不……”他双眸混浊,不住地摆头。
那个提皮箱的人再次抬腕看表,又向这边望了望,似乎咧嘴在笑,然后就扭身向港口走去。又是一声汽笛,那人的脚步加快了。手中那漂亮的皮箱来回摆动,在雾色中竟特别显眼,身影渐远,终于消失在人群中。父亲突然大喊一声:“于勒,弟弟!”便颓然抱头蹲了下去。母亲如梦方醒,把手伸向那人消失的方向,似乎在急切地抓捞什么。没几日,父亲便一病不起,躺在床上竟迷迷糊糊地叫于勒,叫弟弟。母亲又开始叨叨“漂亮的皮箱”了。家境更糟糕了。
(黄亚丽)
【评点】
续写《我的叔叔于勒》应把握原作主旨,人物性格基调和表现形式的特点。原作是描写普通小市民家庭日常生活的;主人公是菲利普夫妇,他们的共同点是爱慕虚荣,且自私、庸俗、贪婪、冷酷,而菲利普的妻子,更为精明,泼辣,有心计。用第一人称叙述,一切透过“我”的视角来表现;写于勒主要用侧面描写,他的命运因情节发展而变化,是为刻画主人公菲利普夫妇服务的。
这篇续作,较好地把握了原作的上述特点,用第一人称“我”叙述,从日常生活中取材,以菲利普夫妇为主人公,侧面隐述于勒,于勒的命运、进退能为表现主人公服务。作者想像了“梦境”,突出了“皮箱”,揭示出不讲兄弟亲情、只梦寐以求皮箱中的金钱的心态,在思想内容上较好地与原作衔接。
续作似也有不足之处,扒饭、摔碗等细节,不符合原作故事发生地人们的生活习俗。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