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信满满,我的职场我做主
自信像一面旗子,引导着职场人士走向职业的成功。自信,帮助职场人士更完全地发挥个人能力,甚至激发出令人惊叹的潜能。自信的人,带给身边的人以能量和推动力。
——自信是隐形的力量
信心是求职成功的钥匙。很多时候,面对苛刻的招聘要求,只要勇敢地跨出第一步敲开面试官的门,求职就已经成功了一半。80%的人都会对严苛的招聘启示望而却步,留给自信者一个更大的发挥空间。
金德彪是普通大学毕业的一名本科生,他喜欢管理咨询的工作,重点关注管理咨询顾问的岗位。经过精心准备,他终于得到了一家大型管理咨询公司顾问的职位。
说起求职的成功,金德彪很自豪,因为当初和自己一起申请这个岗位的13名候选人都是研究生,有的还是国内顶尖高校的高材生。
金德彪清楚管理咨询顾问的工作一方面需要精通管理学知识,自己并不在此方面占优势,另一方面还需要具备很强的实践应用理念和思维能力。在无领导小组讨论中,金德彪承担起领袖的职责组织大家分工合作,最终在规定时间内漂亮地完成任务赢得了面试官的注意。之后,在和主管的沟通中,金德彪充分展示表达能力和专业技能,将实习中的收获体现得淋漓尽致,最终获得了面试官的肯定。
和比自己优秀的人竞争同一个岗位,最重要的是保持信心,不要在刚开始就在心底否定自己,而盲目抬高他人。求职也是一个综合的过程,不光是知识和能力,更是心态的较量。几乎所有企业都愿意招聘知识扎实、综合能力强、自信的应聘者。
对于企业来讲,最重要的是候选人具备基于对自己客观、理性认识的自信,其次是候选人有发展的潜力和空间,也就是自我学习和自我提升的空间,然后才是和工作相关的专业能力和知识。
金德彪求职成功的秘诀在于自信,能够在面试中无顾虑地承担团队领导角色,表现出组织和协调能力。另外,学习能力也是金德彪成功的因素,虽然他的专业知识可能不是最强的,但是他能将实习中掌握的实践技能融合到专业知识中,为自己的表现大大地加分。其次,他的成功在于了解咨询顾问的岗位最看重什么因素,如灵活地运用实践能力。
沈紫珍是一名英语专业的大学毕业生。她打算应聘一家外资企业的翻译人员,主要职责是结合公司的业务翻译国外的专业技术文献与资料,以及接待海外的来访客户。沈紫珍已经拿到了英语专业八级证书,精通书面翻译,擅长口语交流。
在翻译完一篇并不难的专业资料后,面试官对其中的几个关键词汇提出异议,并且严厉地质疑沈紫珍的英语能力。对于质疑,沈紫珍很紧张,说话也不流畅了,结结巴巴地告诉面试官,自己还没接触过这一块的知识,回去要再查一查。
后来得知,沈紫珍的翻译完全准确,而面试官只是想知道小沈面对质疑和否定时的表现。很遗憾,小沈没能得到这份工作。
信心不足是很多人求职失败的原因,虽然他们的能力足够适应并胜任未来的工作,但却得不到心仪的岗位。这部分毕业生在求职中总是没有主见,行为退缩,对完全有把握的事情也不敢肯定地说“没问题”,而是“我试试看”、“让我再想一想”,表现出强烈的自卑感,对自己的知识、能力与素质缺乏理性、平和的了解,认识不到自己的优势,总是仅看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
自信是求职的重要因素,甚至是关键要素,要如何增强自信呢?下面的自信五步法将有助于提升个人的自信程度,您不妨一试。
第一步,识别自己不自信的表现。如果你精心准备了一篇论文,在面临答辩时,却一下子感觉没有底气,怕答辩老师提问题;如果你总是觉得自己的成绩没有其他同学好,甚至觉得没有别人长相英俊;如果你分明清楚地知道某道题目的答案,却不敢在课堂上站起来回答……这些都是不自信的表现。
第二步,分析自己不自信的根源。有些人的不自信来自于曾经的失败,比如学生期间的某次考试成绩不理想,如果没有合理的引导,很容易产生自己不如其他同学聪明的印象,进而产生自卑心理。也有部分人的自卑来自于不善于表现自己的优势,如果优势得不到发挥,那么个人看不到自己的长处,则会认为自己各方面都不及他人,进而产生自卑心理。分析自卑、不自信的根源,是改善自卑和提升自信的起点。
第三步,发现自己的长处和优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只要善于发现,总会找到自己的优点。某个人可能思维能力欠佳,但表达能力较强,也有可能组织能力弱,但人际交往能力和实践能力强于他人,这都是他优于他人的长处,同时也是他的职业生涯所仰赖的因素。
第四步,肯定自己的价值。当做了一件自豪的事情的时候,请肯定自己的价值。哪怕是很小的一件事情,比如画了一幅漂亮的风景画,也具备令人兴奋的价值,至少动手能力较强,审美能力较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也是立足于社会的价值。
第五步,坚持自己,鼓励自己。最后一步就是发现自己的价值之后,坚持自己的特长,不要盲从于他人,看着别人学习钢琴自己也去学习钢琴,有可能自己的优势和特长是绘画,而不是音乐。每个人只要发挥了自己的优势,必将能在自己的领域成为让人羡慕的成功人士。只要有一点点进步和长进,就请鼓励自己,并坚持下去。相信在这样的鼓励和坚持下,紧随其后的就是更大的成功和荣耀。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