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电话机的发明者亚历山大·克雷厄姆·贝尔去拜访朋友哈波特,希望他能赞助自己正在研究的新发明。
为达到目的,他是一开始就讲他的科学理论吗?对朋友说能获得多少利润吗?这种蠢事贝尔可不做。他先不谈资金问题,而是先给朋友下了个套。很少有人知道,贝尔不仅是位伟大的发明家,还是一位精明的商人呢。
据麦肯其记载:“贝尔当时正在练钢琴,哈波特正在看书,贝尔止住琴声,问哈波特:‘你相信吗?假如我把这脚踏板按下去,对着钢琴唱一个音,钢琴自己就会复唱我唱的音呢!比如我唱一声‘嘟’,钢琴也会如此回应。’哈波特当然不明白贝尔的用意。于是,他放下书,好奇地问:‘到底是什么原因呢?’于是,贝尔给哈波特讲有关和音和复音电唱机的原理。结果,哈波特自愿提出要资助贝尔的这个实验。”
其实,贝尔的策略很简单,就是先吸引对方的注意力,而不是先说出真正的目的。只要吸引了对方的注意和兴趣,那么,他就成功了一半。
“你看,我能让钢琴自己演奏!”贝尔先让哈波特看他弹钢琴,引发朋友的兴趣,这种策略很有效。当然这一策略也并非万能,也有不灵验的时候。但头脑灵活的人总会有办法,他们就展示“新颖”的东西,来引发他人的注意力。
比较一下贝尔的成功和斯沃普的失败,我们自己便能顿悟这种策略的精要所在了。斯沃普的报告全是专业术语,新颖得过了,令人看不懂而心烦意乱,自然兴趣大减。这就是说,“新颖”也需把握尺度,不能让人“难以理解”。但贝尔却在熟悉中翻出了“新颖”,钢琴这个道具功不可没。所以,所谓的“新颖”也是有条件的,这里必然有些熟悉的因素在内,能让人产生某种似曾相识的联想,否则就不能吸引人。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只有那些我们熟悉的新颖的事物才能吸引我们,让我们感到好奇。”
据说,贝尔平时谈话也很善于吸引人。他很健谈,也招人喜欢,因为他说话很有趣。
运用这一策略,赛勒斯·迈考朱特成功地把自己的收割机推销到了英国。在规模宏大的伦敦农展会上,众多的参展机器都被漆得光彩夺目,只有迈考朱特的收割机看上去又破又旧,还用一些样子很丑的小马拖着——因为运载这台机器的船在途中沉没了,迈考朱特将计就计,故意给人一种机器是刚从水中捞出来的感觉。果然,当他的机器以别样的风格展出时,立即引来关注的目光。几天下来,迈考朱特的机器为成千上万的人所熟知,迈考朱特获得空前的成功。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查尔斯·施瓦布曾做过一件事,让英国政府大为吃惊——有一笔买卖,英国政府要求他在6个月内完成,他却要求给他8个月的时间,英国政府答应了,签了合同。但他悄悄地日夜赶工,在6个月之内就交了货。
弗里德·利帕德以善长拍卖闻名于世。他说,有种方法能让买主感觉他所买的东西很低廉——他最先拍卖最贵的物品,这样较次的物品就给人以价格低廉的感觉。和贝尔的钢琴自动演奏、迈考朱特展出破旧收割机、施瓦布提前完成合同一样,利帕德以一种出人意料的行为,成功引来人们的关注。
他们都懂得以新奇勾起人们的好奇心,趁机展示自己的商品。与他人打成一片,小心地引发其兴趣,唤醒其经历,让“新颖”在经历和兴趣中产生出奇制胜的作用。当然,吸引不是最终目的,更重要的是抓住其注意力,达到自己的目的。
当你想让对方接受一个新思想,并想有所行动时,我们应当注意,利用他人的经验来采取行动。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