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学苦练铸就成功
相传在很早以前,晋代王羲之在木板上写了一篇祭文,后来人们为了换写一篇新的祭文,要把木板上的祭文削去,足足刨了三分厚才把王羲之写的祭文墨迹刨光。从此,人们便以“入木三分”来形容王羲之写字的功力深厚。
这故事是否夸张,不得而知,但是,王羲之的书法,史称“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为古今之冠”,却是名不虚传,至今仍为不少书法家称赞和仿效。他的一手好字,是由刻苦练写得来的。
王羲之字逸少,是司徒王导的侄儿,父亲王旷曾为淮南太守。王羲之在青少年时期就不慕荣利,很少与官场人交谈,而是一心一意学习,特别是练习写字。
当时,太尉郗鉴派门生前往向司徒王导家求亲,想把自己的女儿嫁给王导的儿子。司徒王导说:“我的几个儿子都在东厢,你看看哪一个合适?”
郗鉴的门生跟着司徒王导来到东厢,只见王导的儿子们个个整装端坐,装模作样,都希望被选中。只有王羲之却毫不在乎,披着衣服,露着肚皮,坐在床上,一边吃东西,一边练写字,根本不为郗家来选女婿所动。
门生回到太尉府,将所看到的情况向郗鉴报告,并说:“王司徒的儿子个个英俊漂亮,只有那个王羲之……”
门生话未说完,郗鉴哈哈大笑说:“王羲之这样的人,正是我要寻找的佳婿呀!”
就这样,王羲之作了太尉郗鉴的女婿。王羲之从小就喜欢练字。他父亲王旷也很爱写字,常拿出一本名叫《笔说》的字书去学习写字,写后又像宝贝一样把它藏在枕中。
这个秘密被王羲之发现了,等父亲外出,他就从枕中拿出那本《笔说》来,像父亲那样照着书中的要求偷偷练写。这天,他正在看《笔说》,不想父亲突然回来了,生气地说:“你为什么偷看我的藏书?”
王羲之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母亲在一旁帮忙说:“儿啊,你不是想拿来练写字的吗?”
父亲转怒为喜,说:“你想练字,这是好事,我支持你。可是,你年纪太小。这本书是很难得到的,我怕你弄丢了,所以藏起来。等你长大了,我就把它送给你。”
“我现在就想用这本书来练字。”王羲之歪着小脑袋看着父亲,请求说,“你现在就给我吧!不然,等我长大了,我小时的聪明就被埋没了!”
“好,好!现在就送给你。”
父亲见王羲之说得有理,就把《笔说》送给了他。从此,王羲之就根据《笔说》中的要求,天天练写字。《笔说》是前代书法家写字的经验总结,它对王羲之写字有很大帮助。
王羲之刻苦练写,不到一个月,字已经写得很像样了。当时曾名噪一时的书法家卫夫人,看到王羲之写的字,大吃一惊,感叹说:“这孩子真了不起,小小年纪写的字便能符合笔诀的要求,老练有力,不久就会超过我了!唉,后生可畏!”
说罢,卫夫人流下了两行热泪。然而,王羲之并不满足于已有的成绩。他得到父母的允许,躲在山谷的幽静处,全力以赴地练字。既模仿三国魏钟繇下笔入神的隶书、楷书法,又模仿东汉书法家“草圣”张芝的草字法。
纸张用完了,他就写在竹叶、树皮、木板、山石、纱布等上面,凡是能写字的东西都给他写遍了。写完了,擦掉再写,反复练习,长达20年之久。功夫不负苦心人,王羲之终于成为冠绝古今的书法家。
王羲之由于练得一手好字出了名,朝里的大官都想找他写字留念,推荐他为侍中、吏部尚书、护军将军等高官,但是,都被他谢绝了。最后实在推辞不掉,才接受了一个右军将军的头衔,因此人们也称他为王右军。
王羲之的书法是中国书法领域一个无人可以超越的高峰,其《兰亭序》更是名垂千古,享誉中外。王羲之这些成就的取得,自然和他的勤奋,和他在显赫之家,竟能排除各种干扰,静下心来苦练的精神分不开。有了这种精神,他取得如此大的成就不足为奇了。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