欺诈是饮鸩止渴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欺诈是饮鸩止渴

欺诈是饮鸩止渴

现实生活中,许多人把说谎、欺骗视为获取成功的一种手段,相信说谎、欺骗会给自己带来好处。

确实,欺诈能够带来短暂的好处,尤其是当一个人的信誉还没有被透支的时候。但是个人信誉的透支速度是极快的,经不起几次消费,一旦信用破产,就只能自食其果。

所以,即从利害上打算,诚实也是一种最好的政策。

有一次,曾子的妻子到市场上去,他的儿子哭闹着要跟着去。曾子的妻子说:“你先回去,等回来时,宰只小猪给你吃。”妻子从集市上回来后,曾子要捉小猪杀给儿子吃,妻子不让他杀,说:“这不过是和孩儿说着玩的。”曾子说:“小孩子不可以和他说着玩,他们不懂事,全靠学父母的样子,听父母的言语,现在你欺骗他,不是教他欺骗吗?母亲欺骗儿子,儿子不相信母亲,这不是教养之道。”于是杀了小猪给孩子吃。

如果当时曾子选择了欺诈,那么他可以保住一头猪,可是代价呢?从此以后他作为父亲的信誉就丧失殆尽了,他的孩子不会再相信他,甚至于他的儿子会因此学会撒谎,这岂不是得不偿失吗?

戴尔·卡耐基曾经说过:“任何人的信用,如果要把它断送了都不需要多长时间。就算你是一个极谨慎的人,仅须偶尔忽略,偶尔因循,那么好的名誉,便可立刻毁损。”

所以,千万不要用欺诈的方式来为自己谋取利益,这样的作为无异于饮鸩止渴。

在春秋时期,中国的北方有一个让中原诸侯颇为头痛的政权——中山国。公元前408年,中山国国君姬窟发兵犯魏,魏文侯拜乐羊为大将,率领五万人去攻打中山国。

当时乐羊的儿子乐舒在中山国做官,中山国国君利用此一父子关系,让乐舒去请求乐羊宽延攻城期限,答应一个月后就投降,乐羊答应了中山国君的要求,结果,一个月之后,中山国却没有履约投降,反而趁着这段时间加固了城防。于是,乐羊再度攻城。

在魏军强大的攻势面前,中山国又抵挡不住了,于是故伎重演,又派乐舒要求乐羊宽延攻城时间。乐羊为了减少中山国百姓的灾难,再一次同意了。结果,中山国再次失信。这种伪投降的把戏一而再、再而三地一共玩了三次,三个月过去了,依然没有投降。这时,乐羊手下一名叫西门豹的人沉不住气了,询问乐羊为何再三被中山国这种小把戏欺骗,言下之意是你莫非看在自己儿子的面上在徇私情吗?乐羊却回答说:“我再三答应他们的诈降,不是为了顾及父子之情,而是为了取得民心,让老百姓知道他们的国君是怎样三番两次地失信于人。”

果然,由于中山国国君一再失信,失去了百姓的支持,最终战败,身死国灭。

中山国国君就是饮鸩止渴的典型,用欺骗的方式换来了短暂的喘息,结果却断送了老百姓的支持,加速了自己的灭亡。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