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再苛求自己,本身就是一种幸福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不再苛求自己,本身就是一种幸福

文森特在成为白宫法律顾问之前,职业生涯一直是很顺利的。据他的同事讲,他在事业上没有经历过任何的挫折,连一点小失败都没有。后来,由于出现了政治丑闻事件,他深感内疚。这件事让他觉得自己很失败,他没办法接受自己出现任何的纰漏,最终选择了自杀。

仅仅一次的失败,真的意味着整个人生都沦陷了吗?

英国作家琼恩在她的演讲中,是这样看待“失败”的——

“失败只是意味着剥去了生活中无关紧要的东西……现在,我终于自由了,因为我最大的坎坷已成为过去,而我依然健康地活着,这就是上天对我最大的恩赐。曾经横亘在我生命旅程中的那些障碍为我重建了生命的扎实根基……失败并不是完全意味着不幸,它给我带来了内在的安全感。失败让我认识了自己隐藏的、未知的那一部分,而这些是无法从其他事情中学到的。”

“通过这些失败的激励,我培养了强大的意志力,具备了比我想象的更强的自律性,我觉得自己曾经经历过的那些坎坷比红宝石还珍贵……当你认识到挫折可以使你变得更强大、更加充满智慧的时候,你才真正具有了生存能力和面对压力的生命张力。只有你本人经历了失败的考验,你才能真正认识自己,也就能够更加坦然地享受未来的成功。”

不少心理学家从能否从容地接受失败的角度,把人的心理划分为两种:一种是“消极的完美主义”,即我们常说的“完美主义”;另一种是“积极的完美主义”,也就是“最优主义”。

两者的区别是什么呢?完美主义者,拒绝接受现实中的失败,认为人生就该是一帆风顺的,他们只关注结果,思维比较极端,习惯搜索缺陷;最优主义者,认为人生旅程可以出现坎坷,能够接受失败,并从中得出经验,具有变通性的思维。

如何才能从一个完美主义者,转变为最优主义者呢?

哈佛大学积极心理学与领袖心理学讲授者泰·本博士提出了一个3个“P”理论:

·Permission——允许

接受失败和负面情绪是人生的一部分,要制定符合现实的目标,采用“足够好”的思维模式。不必要求自己非得达到令人望尘莫及的高度,符合60分的标准,就要给自己一些鼓励和认可,不必非得达到100分的标准,才认为是好的。

·Positive——积极面

看事物的时候,要多寻找它的积极面。即便是失败,也要把它当成一个学习的机会,看看是否能够从中学到点儿什么。

·Perspective——视角

心理成熟的人,具备一项很重要的能力,就是愿意改变看待问题的视角。

你可以问自己:“一年后,五年后,十年后,这件事还这么重要吗?”当我们试着从人生的大格局来看待问题时,就像拍照时拉远了镜头,视角会变大,能够看到一个更宽阔的视野。

如果说,追求完美的目的是为了体验幸福,那么不苛求自己,本身也是一种幸福。不要再为不完美的瑕疵为难自己,我们对事情的主观解释就决定了它们在我们眼中所呈现的样子。很多时候,对失败的恐慌和极度反感,很容易让人生陷入困境;从容地接受不完美,试着利用失败,反倒更能靠近想要的目标。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