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克·伦敦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优秀的现实主义作家。他在美国进步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杰克·伦敦出生在加利福尼亚的旧金山,他的父母都是老实、贫穷的农民。当时,美国的资本主义制度已经到了日趋腐朽的阶段,劳动人民的生活越来越贫困。杰克·伦敦的父亲和千百万的农民一样,被资本主义制度弄得破了产。从此,他们全家就开始了颠沛流离、缺吃少穿的贫困生活,这一切使小杰克·伦敦过早地饱尝了人世间的辛酸。后来,全家人流落到了奥克兰市,租了一间小房子才安定下来。这段时间,杰克·伦敦终于有了进学校念书的机会。他非常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读书特别用功。在上学、放学的路上,同学们经常能看到杰克·伦敦一边走一边捧着一本书在念。当别的小朋友做游戏的时候,杰克·伦敦就到奥克兰公共图书馆去读书,这里的许多藏书使小杰克·伦敦震惊、兴奋,他激动地用手抚摸着一本本的书,就像是在向一个个久违的好朋友低声问候。从此,杰克·伦敦就像一块海绵,尽情地吸收着这由书汇集的海洋的一点一滴,尤其是那些关于冒险、旅行、航海、探险的书更使他爱不释手。那些书开阔了他的眼界,打开了他的思路,启发了他的幻想,把他领到了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可是,好景不长,不久,父亲的生意又萧条了,始终找不到一个固定的职业来养家糊口。11岁的杰克·伦敦不得不去当报童,他经常早出晚归,风里来雨里去,一边卖报纸一边上学,终于在14岁那年,以优异的成绩小学毕业。尽管他的学习成绩优异,可是他继续学习的希望成了泡影,只得进一家罐头厂当童工。他每天天不亮就起床,要走很远的路才能到达工厂。
后来,17岁的杰克·伦敦又被雇用到一艘船上做水手,到日本去捕捉海豹。白天,他们捕捉海豹,夜深人静,当人们拖着疲倦的身体进入梦乡时,杰克·伦敦便一手打着手电,一手拿着书,津津有味地看起来。此时的他早把一天的辛苦抛在了脑后。这段时期的海上生活,使杰克·伦敦有机会到世界上的许多港口,接触各种各样的人,了解千姿百态的社会风情,学到了许多的知识和本领,为他以后的写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航海回来后,杰克·伦敦又去做苦力了。他看到闷热的厂房、污浊的空气、不良的营养、繁重的劳动使工人们挣扎在死亡线上。这一切不公平的现象,不仅使他感到气愤,还使他陷入了沉思。这时,杰克·伦敦的思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开始寻找对社会、对人生新的认识。
18岁的时候,杰克·伦敦得到了进入中学去念书的机会。他一边念书,一边干活挣钱养活自己。他看仓库、打地毯、给学校擦地、冲洗厕所。同学们经常讽刺他,可是,杰克·伦敦不在乎这些,仍旧刻苦地学习,最终以优异的学习成绩赢得了同学的尊敬。后来,他考进了加利福尼亚大学,他的学习劲头更足了。为了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杰克·伦敦还制定了学习计划,他要求自己必须学完全部的英文课程和大部分自然科学、历史、哲学等课程。可是因为家庭生活困难,杰克·伦敦只念了一个学期就又离开了学校。从此,他下决心专门从事写作事业。经过努力奋斗,杰克·伦敦的小说一篇接一篇地被杂志社、报社采纳、刊登。杰克·伦敦的《给猫人》和《白色的寂寥》都是以他的亲身经历写的。书中描写的那一群意志坚强、经历充沛、勇敢无畏的人们,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此,杰克·伦敦成了一个知名的作家。
杰克·伦敦的成名和他严谨的治学态度也是分不开的。他的生活十分贫苦,有时连房租也交不起。于是好心的朋友就劝他多写些文章,多拿些稿费,来改变一下贫苦的状况。可是为了对读者负责,他经常反复推敲、修改自己的底稿,从不敷衍了事、马马虎虎。当朋友不解他的行为时,他解释说:“如果只从个人的名利出发,粗制滥造,那一定写不出好作品。好的作品不是从墨水瓶中流出来的,要像砌墙一样,每块砖都得经过郑重地选择,这样砌出来的房子才结实牢靠。”凡是到过杰克·伦敦住房的人都会发现一个令人不解的现象:那就是在他家的镜子缝里插着许多小纸条,在晒衣绳上挂着许多小纸片,墙壁上也贴满了纸片,简直成了一个贴满字条的世界。
原来,杰克·伦敦为了寻找第一手材料,随时把好的材料和好的字句抄在纸片上,放在家中触目可及的地方,以便随时记诵。
俗话说:玉不琢不成器。必须经过提炼加工,石头才能变成玉石。我们人也是这样,在艰苦的环境中自强不息、锲而不舍地奋斗,才是成功者的必经之路。杰克·伦敦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这一真理。
名人箴言
得到智慧的唯一办法,就是用青春去买。
——杰克·伦敦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