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的家风》优秀家风赏析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我家的家风

魏雪

俗话说:“买房子看梁,娶媳妇看娘。”在我们村里,谁家要娶媳妇,嫁闺女,都喜欢事先打听一下对方的家风正不正,人气好不好。家风,就是家庭世代相传的言行准则和生活作风。

我家的家风得从奶奶那辈儿说起。奶奶心灵手巧,勤劳能干,绣花不照样子,就那么随心所欲,也能绣出腾云的龙、飞翔的凤。她用旧衣服、花布头拼接出美丽的图案,做成门帘子、椅垫子、枕头顶子,让邻居们赞叹不已。如果谁家孩子需要个老虎枕头,谁家老人想请人做寿衣,言传一声,她端个针线笸箩,高兴而去,从来不求任何回报。

人们常说:“进谁家门,像谁家人。”奶奶是这样,母亲也是这样。缺吃少穿的年代,家里没钱给我们这些小孩子买衣服,母亲就把大人穿过的衣服拆洗干净,裁剪成小孩的尺寸,掉了色的,翻转过来,脚踩缝纫机,“嗒嗒嗒嗒……”,机轮在转,我们在看,一下午的工夫,我们就穿上了新衣服。除此而外,母亲还想方设法给我们做好吃的。别人歇晌午,她挑水浇葫芦。等葫芦长大了,嫩的炒菜吃,老的做馅包包子。这些看似平常的食物,在一年四季吃黄米捞饭的日子里,它就是一种美食。奶奶中风偏瘫后,母亲更加辛苦,抚养五个未成年的孩子,还要另灶地给奶奶做饭、熬药,喂吃喂喝,悉心照顾。有时候,奶奶大小便失禁,母亲毫无怨言地给她换衣服、洗裤子,俨然像对待一个婴儿一样伺候她。

母亲的辛苦,我们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小小年纪就开始帮她干家务。在学习上,也从来不用父母操心。早日走出山沟沟,早日让父母过上幸福的生活,便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而促使我们奋发图强的另一个原因,就是父亲对于我们的言传身教。

儿时,我曾听叔父说过,父亲七岁上学,十二岁辍学。“唯成分论”的年代,他上完小学就成了一个放羊娃。放羊的间隙,父亲拿着借来的书本埋头苦读,好几次因为羊偷吃了庄稼而扣了工分,被老羊倌埋怨。但是他白天一有空闲,就捧书埋头,夜里动不动一熬一宿,两个鼻孔总是被煤油灯熏得黑洞洞的。很多年后,父亲捧书夜读的习惯一直陪伴着他,也影响了我,每晚睡觉前若不读几页书,我便睡不踏实。

20世纪七十年代,父亲凭着聪明好学的天性和顽强拼搏的意志,成为县文化馆的一名工作人员。遗憾的是,1980年,因为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父亲被辞退了,回到乡里,当了一名学校的教师。然而,他并没有气馁,当老师的同时,兼任村里的生产队长,修路、打坝、兴修水利,带领村里人脱贫致富,奔小康,忙得不可开交。

2000年,家里经济负担加重,父亲不得已辞了民教,到县城里给别人打工,从一个受人尊敬的老师到一个被别人使来唤去的打工者,五十岁的父亲为了儿女的未来,吃苦受累,任劳任怨。

如今,老父亲已年近古稀,两鬓斑白,可他依然辛苦地奔波,坚持不懈地学习,历时四年编修《魏氏家谱》的同时,他还整理旧作,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书。最近,他又热衷于研学法律知识,当起了民间律师。“活到老,学到老,忙到老。”成了父亲的口头禅。

有人说:“良好的家风是优秀品质在家庭中的积淀和传承。”也有人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在父母的熏陶下,我们兄妹五人自然不会给他们丢脸。尤其是三妹和四妹,相隔两年的两个文科状元不仅是父母的骄傲,也为她们未来的幸福生活奠定了基础。我和两个弟弟这些年也在不停地打拼,凭良心做事,靠本事吃饭,生活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也算幸福安然。偶有闲暇,我们也如父亲般与书籍相伴,与笔墨为友,亦读亦写,让内心美好且丰盈,让灵魂自由而高洁,乐在其中。

好家风是勤奋好学,爱国敬业;好家风是勤劳孝顺,自强不息;好家风是国之根本,家之灵魂……好家风包容万千。我家的家风也大抵如此,我爱我家。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