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孩子学会合作,而非竞争
现在的孩子,一出生就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比赛和竞争,一句“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似乎注定了孩子的一生就是一个竞争之旅。
这是一个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时代,所以孩子一出生就变成了竞争者,家长也认为,如果孩子拥有了竞争意识,就会积极进取,勇攀高峰。但是,如果孩子凡事都带着一种竞争思维,这恰恰会让孩子内心很苦,因为人生海海百年旅程,变成了一个不断和别人比较、竞争、争夺的过程,竞争意识会剥夺人与生俱来的快乐,并且容易把孩子塑造成外在看起来优秀内在却不真实的人,竞争也会让一个人永远不知满足、不会感恩,拥有的只是那种想获得胜利的欲望。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与外在竞争是关注外部因素,能够全然活出自己才是关注内部因素。竞争是在指定的事情上或统一标准上分出胜负,胜者因此享有殊荣和获得好处,所以就变成了家长帮着孩子削尖了脑袋,想在各类竞争中胜出,然而这种竞争意识却会给孩子的性格和人格造成很大的影响。
孩子刚出生毫无竞争意识,他们只是纯粹地做自己,和小伙伴在一起玩耍也没有什么分别心,自惭形秽或看不起别人,还会完全敞开,内心自由自在。竞争意识是家长灌输给孩子的。比如:“这个东西你不能要,咱家没有钱,不像谁谁家那么富!”“你看看,人家做得都比你好,人家都会这个了,你还不会!”正是在这种比较的状态下,孩子渐渐产生了分别心,差距感让他们内心失衡。所以竞争不是把人变得更优秀了,而是把人们引领到一种更狭隘的认知范畴,每个人不再追求活出完美极致的自己,而是要成为大众约定俗成认为的那种“成功”的人。
孩子就像一粒种子,他有自己开花的节奏,不能靠外界催逼。尤其是当孩子没有做到父母期望的样子,父母会失望,孩子就会产生一种自己不够好的自我认知,这样的孩子又怎么能够自信呢?假如孩子在竞争中胜出了,往往会滋养孩子的虚荣和自大之心,人们在羡慕他、嘉许他,孩子会变得沾沾自喜,内心会产生一个声音“我比别人强,我是优胜者”,家长如果再不停放大这个胜利,孩子就会虚荣,会很在意和追逐外在的东西。
竞争对孩子还有一种影响就是嫉妒和评判,当孩子觉得比不过别人时,那种感受对孩子而言是不舒服的。孩子内心承载了太多这样的不舒服,孩子自己消化不了,唯一的方法就是把这个不舒服投射出去,会本能地嫉妒比自己优秀的人,会刻意去寻找对方的缺点,以期让自己内心产生平衡,这样会形成一种不太好的性格。
竞争还会让孩子没有安全感,竞争意味着比较,当有比较时孩子内心就没有一刻是安宁的。一个总有竞争意识的孩子是没有办法真正去享受生活的,他片刻也不敢放松,他可能会很优秀,但很难幸福。一辈子不敢让自己放松,上学的时候跟别人比成绩,走上社会后跟别人比收入,生活中跟别人比自己的太太、先生,等等,无论创造了多少的财富、成绩,都不敢让自己松一口气,生怕下一刻会有人迎头赶上。
把孩子培养成了一个衣不卸甲,一天到晚手里都拿着长剑的战士,每天胆战心惊,内心不是自卑就是虚荣自大,如果我们的孩子未来发展成这样,是不是挺可怕的?
我们应该教给孩子合作和共赢。告诉孩子,在这个社会上,每个人都不是独立存在的,在这个世间,会遇到很多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才是和谐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所以,在孩子小的时候,我们根本不需要拿孩子和别人比,而是引导孩子发现自己的优点和特质,同时也引导孩子去看到其他人的优点和特质。在这份发现里,我们能够看到原来生命是那么不同,生命就如同百花园里的每一朵花各有各的美,正是因为我们大家在一起,这个生命的大花园才更加缤纷,这才是生命的真相。
让孩子生出更多的“合作”意识而非“竞争”意识,根本不需要担心孩子会变坏,孩子反而会越来越好。因为孩子善于在他人身上发现优点,能够学习别人的优点。孩子在做游戏的时候,学习的时候,甚至在处理人际关系的过程中,他会主动去寻找和发现自己的合作伙伴,这将是孩子受用一生的特质和本事。未来,成功的人不是那些在竞争胜出的人,而是那些能够整合资源、能够合作共赢、能够搭建平台、能够利他助人的人。所以我们经常去跟孩子讲你们两个人能不能合作表演一个什么节目呢?你两个人能不能去合作一下呢?如果家长凡事引导孩子去发现合作的机会,那真的不得了了。孩子长大,他只要一出门,处处都是机会,人人都是他的贵人,这样的孩子还愁没有朋友吗?这样的孩子还怕没有团队吗?这样的孩子还担心不受人欢迎吗?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