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磅礴赞陈毅·诗词大国颂主席——毛泽东与陈毅的诗交》毛泽东诗词故事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七、大气磅礴赞陈毅 诗词大国颂主席

——毛泽东与陈毅的诗交

陈毅:1901—1972年,字仲弘,四川乐至人。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在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担任政治工作。南昌起义后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任团党代表。1928年4月,同朱德一起率南昌起义保留下来的部队和湘南起义的红军与毛泽东率领的部队在井冈山会师。中央红军长征后,留在江西苏区坚持了三年游击战争。抗日战争时期历任新四军一支队司令员、代理军长、军长。解放战争时期,先后任山东军区、华东野战军、第三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新中国成立后,任华东军区司令员、上海市市长。后任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部长等。有《陈毅诗词选集》存世。

1.井冈山风云际会 毛泽东陈毅论诗

毛泽东和陈毅是井冈山时期的主要领导人。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在井冈山站住了脚跟,开始建立根据地。1928年4月24日前后,朱德和陈毅率领的湘南一部分直属部队也到达井冈山地区,毛泽东和陈毅吟诗论词的佳话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

毛泽东和陈毅的诗词有很多共同的特点,他们的很多诗句都是艰苦斗争和革命生涯的真实写照,是革命者乐观精神的一种反映,是革命浪漫主义和革命现实主义的伟大结晶,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光辉史诗。

当时,毛泽东每有新诗,第一个读者常常是陈毅。1928年秋天,毛泽东写下的《西江月·井冈山》,还有后来的《如梦令·元旦》等作品,陈毅都是最早的读者之一。陈毅曾经把毛泽东当时书赠的诗词手稿珍藏了多年,后来因为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的艰苦环境,颠沛流离,珍贵的史料散失了,十分可惜。

1960年新春,陈毅重抄毛泽东的诗词,对《西江月·井冈山》写下了一段跋语,对当时的情景进行了回忆:“录毛主席所作井冈山词,调寄西江月。此词作于一九二八年夏。当时我军主力赴湘南,敌军企图袭取井冈山。毛主席亲率一个营将敌击退。此词表现出我军以少胜多不可震撼的英雄气概。是役,井冈山根据地赖以保全,有扭转战局的作用。读此词令人增长志气,可视敌军如草芥。我认为新中国人民应有此气概,而且已经有此气概。真可喜可贺。至于此词选调之当,遣词之工,描绘之切,乃其余事。例如在战争中尝有炮声雷鸣而敌已开始逃跑。此敌之起身炮也,此我之送行炮也。不可不知。”

陈毅是当时井冈山红四军的领导人之一,他的跋语使我们对毛泽东这首词有了更明确的理解。

井冈山

1957年,毛泽东收集自己十八首旧体诗词交由《诗刊》创刊号发表,并且第一次以书信的形式公开表示了对诗歌创作的原则性意见:“诗当然应以新诗为主体,旧诗可以写一些,但是不宜在青年中提倡,因为这种体裁束缚思想,又不易学。”当时正在广州养病的陈毅积极响应毛泽东的号召,陆续收集20年前的旧作《赣南游击词》、《赠同志》等加以整理,发表在《解放军文艺》上。广州休养了三个月后,陈毅回到北京的当天晚上,他不顾旅途劳累,一见到家人,没有讲别的,滔滔不绝地谈起毛泽东新近发表的十八首诗词来。

1962年5月,为了纪念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20周年,《人民文学》特发表毛泽东作于第二次国内革命时期的《词六首》。这是继1957年春在《诗刊》创刊号上发表毛泽东诗词十八首以来,又一次集中发表毛泽东的诗作。这一组诗词是中国工农红军创建和保卫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史诗”,陈毅身为红军的领导人之一,他是作品中反映的重大事件的目击者和参加者,更因为他本人也是一个诗人。所以,陈毅在宣传毛泽东诗词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介绍当时的历史背景,分析毛泽东诗词的风格、气势等。陈毅还经常借用毛泽东诗词教化自己的子女。

2.入闽铁军真是铁 陈毅诗作气磅礴

毛泽东盛赞陈毅的诗作,但对陈毅的诗也提出过不少修改的建议,甚至亲自动笔斧正陈毅的诗作,反映了革命家的诗情和友谊,留下了千古佳话。

1929年5月下旬,毛泽东率领红军第二次入闽,不几天便很顺利地攻下汀州、龙岩。陈毅为此写了一首小诗,题为“反攻下汀州龙岩”:

闽赣路千里,春花笑吐红。

败军气犹壮,一鼓下汀龙。

毛泽东在陈毅的笔记本上发现了这首诗,陈毅借机请毛泽东斧正。毛泽东略微沉吟了片刻,拿起铅笔,在“败”字上画上了一个大圆圈。后来,陈毅根据毛泽东的圈改意见,将“败军气犹壮”改为“铁军真是铁”,充分反映了我军将士坚强如钢的顽强意志。

1964年底,在全国三届人大会议期间,毛泽东与陈毅畅谈诗歌创作问题,毛泽东关切地问:“最近怎么看不到你写的诗发表呢?”陈毅答道:“写了一些,但尚未定稿,想请主席大笔斧正,不知行不行?”毛泽东微笑答应了。不久,陈毅将自己的几首新作呈送到毛泽东的案前,诗的总题是“六国之行”。1965年7月21日,毛泽东致信陈毅,和陈毅就诗的创作进行了交流:

陈毅同志:

你叫我改诗,我不能改。因我对五言律从来没有学习过,也没有发表过一首五言律。你的大作,大气磅礴,只是在字面上(形式上)感觉于律诗稍有未合。因律诗要讲平仄,不讲平仄,即非律诗。我看你于此道,同我一样,还未入门。我偶尔写过几首七律,没有一首是我自己满意的。如同你会写自由诗一样,我则对于长短句的词学稍懂一点。……

毛泽东虽然谦虚地说自己不善五律,不能改,但是毛泽东对其中的一首还是动笔进行了修改:

万里西行急,乘风御太空。不因鹏翼展,哪得鸟途通。

海酿千锺酒,山裁万仞葱。风雷驱大地,是处有亲朋。

毛泽东给陈毅的信手迹

毛泽东为陈毅改诗手迹

这是经毛泽东改过的一首诗。我们还没有发现陈毅的原诗,至于什么地方进行了改动,现在还无从知晓。

3.山东唱和咏雪词 莱芜大捷赋新诗

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赴重庆与蒋介石进行和平谈判,其间应近代词坛大家柳亚子的索要,手书1936年2月初到陕北看见大雪时作的一首《沁园春·雪》相赠,柳亚子读后,盛赞毛泽东的词作,“推为千古绝唱”,并和词一首,后来柳亚子的和词及毛泽东的《沁园春·雪》相继在《新华日报》和《新民报·晚刊》上发表,在国民党统治的山城重庆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爱国的文人雅士纷纷唱和,国民党反动文人也纷纷填词诋毁毛泽东的咏雪词。陈毅虽然远在山东,政务繁忙,但是他时刻关注着重庆的这场文化论战,于1946年2月奋笔疾书,赋词三阕,为这场精彩的论战增添新的光彩,其一为:

两阕新词,毛唱柳和,诵之意飘。想豪情盖世,雄风浩浩;诗怀如海,怒浪滔滔。政暇论文,文馀问政,妙句拈来着眼高。倾心甚,看回天身手,绝代风骚。

山河奇鲁多娇,看霁雪初明泰岱腰。正辽东舞鹤,涤瑕荡垢;江淮斤运,砌玉浮雕。池冻铺银,麦苗露翠,冬尽春来兴倍饶。齐欢喜,待桃红柳绿,放眼明朝产。

陈毅的这首词与其他和词有很多不同,它首先是一首论词词,是论毛泽东《沁园春·雪》的词,上阕对毛泽东的词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诵之意飘”,下阕联系山东战场的实际情况,抒发了自己的诗情,表明共产党人对前途充满革命的信心。

毛泽东对陈毅的诗也是十分关注的,每有相聚,谈诗论词总是不可少的话题。

1948年1月7日,陈毅来到陕北米脂县杨家沟,向毛泽东汇报山东战场的情况,毛泽东笑着对陈毅说:“又写诗了吧?你打了胜仗总是要写诗的。”

陈毅爽直地回答:“对了,对孟良崮、莱芜战役都写了。”接着便朗诵起他的《莱芜大捷》:

淄博莱芜战血红,我军又猎泰山东。

百千万众擒群虎,七十二崮志伟功。

鲁中霁雪明飞帜,渤海洪波唱大风。

堪笑顽酋成面缚,叩头请罪詈元凶。

毛泽东听罢,连说:“好诗,好诗!”

4.抑扬顿挫诵“打油” 陈毅有诗在上头

1953年3月22日,毛泽东乘海军洛阳号军舰从武汉顺流而下,到达南京下关大兴码头,住进西康路33号省委招待所。上午,毛泽东听了华东军区、江苏省委主要负责同志的汇报,对这里的工作感到满意,尤其对南京市镇压反革命运动中所取得的成果感到高兴。当天下午,毛泽东在游览玄武湖时,还兴致勃勃地对陈毅说:陈老总啊,我倒听到这么一首诗来:

唐宋元明清,匪盗未肃清,

国民党当道,特务大横行。

有了共产党,镇压反革命,

社会大安定,人民享太平。

毛泽东抑扬顿挫的湖南腔把这首刚听来的打油诗念得特别富有韵味。陈毅说:“这是群众的心声嘛。南京是六朝古都,老百姓的体会也许更深一些。”

1962年的一天,毛泽东和周恩来、陈毅等人,一起来到北京香山双清别墅的凉亭上,纵眺香山秀色。此时的香山正处于枫叶红透的季节,满山的红叶仿佛天边的晚霞在燃烧,绚丽耀眼。

毛泽东一手抚腰,一手指着欲燃的山色说:“董老有诗:‘身闲久未到西山,辜负秋林万叶丹。羡与众人同乐去,不登绝也心宽。’我们今天就是众人同乐啊。”

陈毅乘机说:“主席,良辰美景,不来它一首,怕是要辜负这大好时光哟!”

毛泽东笑着说:“要得,要得。”接着,故意沉吟了一下,便朗声诵道:

西山红叶好,霜重色愈浓。

革命亦如此,斗争见英雄。

陈毅一听主席吟诵的是自己的诗,慌忙拦住说:“取笑了,取笑了,还是您来一首吧。”

毛泽东摆摆手说:“眼前有景道不得,陈毅有诗在上头。”

周恩来一听,知道是借用李白不在黄鹤楼题诗的典故,禁不住笑了起来,其他人也都笑了。

5.盛赞陈毅六言诗 黄金海岸赋新词

1957年4月中旬,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伏罗希洛夫元帅应邀访华。17日,陈毅元帅陪同伏罗希洛夫拜访朱德,后来又陪同贵宾游览京郊名胜玉泉山。元帅陪元帅,良辰美景,有朋自远方来,谈笑风生,相见甚欢。当天,陈毅激情满怀,赋六言诗《游玉泉山纪实》一首:

四月玉泉春浓,满园李白桃红。

苏联主席光临,拜访中国元戎。

宾主小坐欢谈,话到不冻玉泉。

几番佳茗用过,就请开始游园。

几株参天银杏,岁月过了千年。

主席亲自合抱,三人六手成圆。

几排苍松肃立,无数白桦干云。

玉兰红白间出,宾主缓步穿林。

主席毫不出老,结实健康过人。

浅看步履如飞,指点水秀山明。

大家游兴不倦,我亦漫步追从。

喜见领导互访,人民友谊无穷。

这首六言诗叙事、抒情、绘景,挥洒自如。4月18日,这首诗在《人民日报》文艺副刊发表。毛泽东对这首诗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和阅读,深为赞赏。4月20日,在致诗人袁水拍的信中,专门提到:“陈毅的六言诗也好。”对这首诗给予了高度评价。

毛泽东喜欢读陈毅的诗,陈毅更喜欢读毛泽东的诗。1963年12月下旬,北京各大报都在头版刊登了毛泽东首次公开发表的《诗词十首》。这时,陈毅正陪同周恩来进行一次重大的外交活动——出访亚非欧十四国。但是,陈毅岂能错过此等诗坛盛事?在异乡重读《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结合多天以来的感受,陈毅已经按捺不住自己盎然的诗意。1964年1月中旬,周、陈到加纳访问。加纳出产黄金,殖民者叫它“黄金海岸”。一天,周恩来和陈毅到加纳总统恩克鲁玛驻地克里斯兴堡拜会,并进行会谈。当周恩来和恩克鲁玛会谈时,陈毅一边听会谈,一边构思填词。顷刻之间,一阕《满江红·黄金海岸》便构思完成:

尽是黄金,这海岸,摩天壁立。任掠夺,大洋风雨,神号鬼泣。贩卖黑奴过一亿,又教对岸红人绝。惊世残暴竟如斯,两洲血。

说宽恕,谁同意?论报应,亦不必。最无情只是斗争逻辑。独立非洲西北始,揭竿而起相踵接。看涤瑕荡垢土重光,全无敌。

这首词气势宏伟,观点鲜明,语言犀利。词的风格和语言深受毛词的影响,是和毛泽东词的又一部力作。

6.老帅九泉应含笑 主席一时泪沾襟

1972年1月6日,陈毅在北京逝世。1月10日,中共中央在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为陈毅举行追悼大会。9时许,毛泽东以及党和国家领导人出现在追悼会上。毛泽东面对陈毅同志的遗像,默默肃立。顷刻,他从礼堂一个角落里发现了一副挽联,立即低声吟诵起来:

仗剑从云,作干城,忠心不易,军声在淮海,遗爱在江南。万庶尽衔哀,回望大好河山,永离赤县。

挥戈挽日,接樽俎,豪气犹存,无愧于平生,有功于天下。九泉应含笑,伫看重新世界,遍树红旗。

上联主要描绘了陈毅战争年代的累累战功,一句“仗剑从云”,寥寥四字形象地在我们眼前刻画了一个威风凛凛、浩然正气的军人形象。接着对陈毅为革命忠心耿耿的高尚品质进行了高度的概括。对陈毅领导华东野战军参加淮海战役,率部转战江南,坚持游击战争进行了回顾,勾勒出开国元勋浩气凛然的英雄形象。然而,这样的英雄,万民景仰的领袖他最终仍然是“永离赤县”,举国上下无限悲痛,万民含悲。

下联主要刻画了陈毅在外交风云中纵横驰骋的伟大形象,描绘了他不畏强权、敢于斗争的铮铮铁骨,他力排困境,不顾打击和迫害,顽强斗争,功高天下。

吟罢,毛泽东立刻备加赞赏地说:“这副挽联写得好啊!”老人家沉思了片刻,徐徐转过头来,看到张茜悲咽,也凄然泪下。他握着张茜的手,请她坐在自己身边,说:“我也来悼念陈毅同志嘛!陈毅同志是一个好人,是一个好同志。陈毅同志是立了功劳的。他为中国革命、世界革命做出了贡献,这已经作了结论嘛。”

英雄逝去,他带着满腹经纶,带着满腹诗书走了。毛泽东又少了一个同他吟诗赋词的老朋友,一个井冈山时期的老战友……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