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圆内方,行而有度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外圆内方,行而有度

庄子·说剑》中说:形莫若就,心莫若和。虽然,之二者有患。就不欲入,和不欲出。

对此,南怀瑾先生解释道:颜阖要去做太子少保,蘧伯玉告诉他做大事业的人,处于杂乱局面修养。你形体外表的形状,跟他接触在一起,要很亲近,“形莫若就”即将就他,可是你的内心要外圆内方;“心莫若和”是指你内心要很和平,自己要调和,不能随便。他要做坏事,你赞成做坏事,那就不对了。

看完南先生对这些话的解释,我们便明白了这样的道理:如果我们无法改变一个人,那也可以外表跟着他,但是心里却不能够随便,不能跟着他改变,要外圆内方。话虽如此,但是要真正能做到却并非易事。这也是南先生的观点,正如他所说:“这两句话任何人都很难做到。但是,这两句话你做到,还是有毛病。外形跟他同流合污,他要怎么样,我也跟他怎样,要搓麻将,好,陪他打两圈,三圈就不来;他要喝酒,一杯可以,两杯就不行。‘就不欲入’,不能深入,恰到好处。‘和不欲出’,自己内心地要光明磊落,要端正,还保持祥和和平,但是,外表不能够露出来,我要这样才对,不这样不合道理,你的正道还不能够暴露在外。”

由此可见,一个人,要想做到外圆内方、行而有度,是需要何等的智慧。而这种为人处世的方式又恰恰是行走于人世间所必须掌握的技巧,这不仅是做大事业的人要学会掌握的,之于任何一个普通人,若想在为人处世上少碰壁,少给自己添麻烦,明哲保身,这也是我们必须学习并且懂得的人生智慧。

到底何谓外圆内方,行而有度?

根据南先生的解释,具体来看,所谓“外圆”就是外表要顺从,就算是拒绝和批评,也要换一种说法,委婉或者迂回地表达出自己内心与之相违背的意愿,纵然被迫同流合污,也要浅尝辄止。

而所谓“内方”就是内心要有自己坚定的立场和态度,要有自己的原则,而不是和外表一样依顺于他人,甚至为了迎合其喜好,获得其赏识而跟着他人改变。

“行而有度”是顺承“外圆内方”而来的,是对“外圆内方”的补充,即“方”、“圆”都不可过火,过“方”或过“圆”都不是明智的为人处世的方式,都难以做到“出淤泥而不染”。

而南先生能够恰到好处地做到“外圆内方,行而有度”。早年,别人欣赏他的学识,引荐他进入官场,他婉言谢绝了。后来只身赴台,潜心参禅悟道,蒋氏父子赏识他的才华,邀请他进入仕途,他仍委婉地拒绝了,坚持了内心的追求——自由而又专心地做学问。

这是他“外圆内方,行而有度”的一面。另一面还表现在他对政治的态度。尽管他总是委婉地拒绝为官这条道路,执著于自己的内心追求,但是他并不因此而不和一些政治上的高层人士往来。

有一次,南先生给一个“特别班”的学生上课。这个特别班的学生都是手握实权、重权的人。南先生给他们讲课,讲《史记》、《战国策》,并且从“以史为鉴”的角度来讲解课文,理论密切地联系实际,但他不评论当下政治,也不偏袒某一方。这于“圆”中又大显他的“方”。正是“外圆内方,行而有度”的表现。

正因为如此,南先生才能在乱世中坚持自己的理想和信念,一心一意研究学问,也很少因为党派系别问题而给自己制造麻烦。

人生路途上,我们要学会为人处世的人生智慧,就得如南先生一样深谙人情世故,做一个外圆内方、行而有度的人。内心要“方”,外表得“圆”。做人要有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要有自己的处世准绳,要有正确的原则和规矩,与此同时,还要做一个能处世细致,与人为善的人。这样一来,才不失为一个为人处世高明的人。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