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要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作者: 张而今 【本书体例】

皇甫枚

皇甫枚,字遵美,安定三水(今陕西彬县)人。唐懿宗咸通(860——874)末年,曾为汝州鲁山(今河南鲁山)县令。僖宗(874——888)时赴调梁州(治所在今陕西南郑县东)行在。唐亡后旅食汾晋(在今山西),追记咸通中事,著《三水小牍》,多记仙灵怪异,亦有人间故事。

湖南观察使李庾之女奴,曰却要。美容止,善辞令,朔望通礼谒于亲姻家,惟却要主之,李侍婢数十,莫之偕也。而巧媚才捷,能承顺颜色,姻党亦多怜之。

李四子:长曰延禧,次曰延范,次曰延祚,所谓大郎而下五郎也。皆年少狂侠,咸欲蒸却要而不能也。

尝遇清明节,时纤月绢绢,庭花烂发,中堂垂绣幕,背银缸,而却要遇大郎于樱桃花影中,大郎乃持之求偶,却要取茵席授之,曰:“可于庭中东南隅,伫立相待;候堂前眠熟,当至。”大郎即去至廊下,又逢二郎调之。却要复取茵席授之,曰:“可于厅中东北隅相待”。二郎既去,又遇三郎来之,却要复取茵席授之,曰:“可于厅中西南隅相待”。三郎既去,又五郎遇着,握手不可解。却要亦取茵席授之,曰:“可于厅中西北隅相待。”四郎皆去。

延禧于庭角中,屏息以待。厅门斜闭,见其三弟比比而至,各趋一隅。心虽讶之,而不敢发。少顷,却要突然炬,疾向厅事,豁双扉而照之,谓延禧辈曰:“阿堵贫儿,争敢向这里觅宿处?”皆弃所携,掩面而走。却要复从而咍(hāi咳)之。

自是诸子怀惭,不敢失敬。

(选自《三水小牍》)

湖南观察使李庾的女奴,叫却要。容貌美丽,举止端庄,并善于辞令。初一、十五与亲戚家通礼问候,都由却要主持,李家侍女奴婢几十人,没有能和她相比的。而且乖巧可爱,才思敏捷,会察言观色,相机行事,亲戚们也大多喜欢她。

李家四个儿子:大的叫延禧,二的叫延范,老三叫延祚,为人们所称呼的大郎以下又排到五郎。个个年少狂放,都想占却要的便宜但做不到。

有一回赶上清明节,新月如眉,庭院里鲜花盛开,正堂挂着刺绣的帘幕,里面点着银灯。却要在樱桃树的花影下遇上了大郎,大郎就拉住她求爱。却要拿坐垫给他,说:“可以在大厅东南角,站着等我;等到前屋人都睡着了,就来。”大郎离去后,到了廊下,又遇上二郎调戏她。却要又拿坐垫给他,说:“可以在大厅的东北角等我。”二郎离去后,又遇上三郎抱住她,却要仍拿坐垫给他,说:“可以在大厅西南角等我。”三郎离去后,又有五郎遇着她,握住手脱不开。却要也拿坐垫给他,说:“可以在大厅西北角等我。”四位公子都离去了。

延禧在厅角,抑制住呼吸等待。大厅的门斜关着,看见他的三个弟弟陆续而来,各奔一个角落。他心里虽然对此惊讶,但不敢出声。一会儿,却要忽然点起火炬,急速地奔向大厅,敞开两扇门往里照,对延禧兄弟们说:“这些个穷小子,怎么敢到这里找睡觉的地方?”哥四个都扔下所带的东西,捂着脸跑开了。却要又趁机讥笑他们。

从此各位公子感到羞愧,对她不敢无礼了。

本篇塑造了一个美丽端庄而聪明干练的女性形象——却要。

作者采用概括介绍和集中表现相结合的手法,首先叙述她“美容止,善辞令”,又“巧媚才捷,能承顺颜色”,在外交场合应付裕如。接着集中笔墨写她教训主人家都想染指于她的四位公子的故事。一个清明节的晚上,却要在庭院先后分别遇上了大郎、二郎、三郎和五郎,他们都想调戏她。却要略施小计,让他们分别在大厅的四个角落等待,之后燃亮火炬,往里照射,说道:“阿堵贫儿,争敢向这里觅宿处?”羞得兄弟四人“掩面而走”。这一情节,突出地表现了却要的“巧媚才捷”,可见作者善于在矛盾冲突中展示人物性格。

读者在发笑之后,稍加思索便会感到这实质上是一篇思想严肃的作品。却要这样一个聪明干练、美丽贤良的女子,竟“身为下贱”,给人作奴,而愚蠢、荒淫的延禧兄弟却是人上人,多么不公平的世界!在读者心中激起的已不是畅快,而是惋惜,是愤慨了。所以,它堪称一篇“寓教于乐”的作品,轻松的故事里蕴含着重大主题。

本篇风格谑而不虐。李家四位公子虽然当场出丑,但并非“当众”;而且用语委婉,说他们是“觅宿处”,听起来似乎在那里做游戏。就这样在有分寸的耍闹中惩罚了他们,因此显得风趣横生。却要及李家公子,不禁令人联想到唐伯虎“三笑”故事中秋香及华家少爷大呆、二呆的形象。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