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故事表现了北宋末年的宋江起义。《宋史》等史籍有所记载。因其富于传奇色彩,又充满反抗意识,所以南宋时便在民间广为流传了。在农民起义不断发生的元代,这一传说就成为杂剧创作的重要题材。现所知元代杂剧的水浒戏就有二十余种(见王国维《曲录》)。今存有《李逵负荆》、《双献功》、《燕青博鱼》、《还牢末》、《三虎下山》、《黄花峪》等六种。就现存元代水浒戏的内容来看,和小说《水浒传》有所不同。小说侧重描写的是武装革命,而水浒戏表现的则是水浒英雄的“除暴安良”。它歌颂了梁山英雄的高贵品质,反映了元代人民在异族统治下所遭受的苦难。可贵的是它表现了人民群众是依靠起义军,即人民自己的力量来解救自己。这是当时人民群众思想愿望的一种反映。
《李逵负荆》是元杂剧水浒戏的代表作。作者康进之,棣州(山东惠民)人,生平不详。他还写有《黑旋风老收心》杂剧一种,今已不传。《李逵负荆》的情节与小说《水浒传》第七十三回后半部大体相同。叙述清明节李逵下山,听说酒店店主王林的女儿满堂娇被宋江、鲁智深劫走,勃然大怒,上山砍倒杏黄旗,大闹忠义堂,面斥宋、鲁玷辱了梁山的声誉。宋江与李遗立下军令状,下山到酒店对质,才知道是歹徒宋刚、鲁智恩冒名所为。李逵深悔莽撞,负荆请罪。最后与鲁智深并力擒拿歹徒,将功补过。这个戏歌颂了梁山英雄“替天行道救生民”的侠义行为,表现了他们与人民群众血肉相连的关系和严格的纪律。他们的结义是建筑在为人民解除苦难的基础之上的。尽管宋江与李逵有“八拜之交”,李逵也要与王林报仇。这正是梁山义军大公无私精神的一种体现。作品成功地描写了李逵的内心世界,表现了他鲜明的爱憎,他的质朴、单纯和富有正义感的品格。全剧交织着许多喜剧性情节,风格质朴、明快。这出戏对后世地方戏曲深有影响,至今上演不衰。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