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清代著名思想家和文学家。一名巩祚,字璱人,号定盦,浙江仁和(今杭州)人。出身于封建官僚文士家庭,27岁中举,38岁中进士,曾任内阁中书官、礼部主事等职。他生于清王朝濒于没落、崩溃的时期,当时中国的封建社会正面临着向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转化,他对国家危机、社会变化极其敏感。他初受乾隆、嘉庆考据学派影响,但能着眼现实,揭露现实黑暗,提出改良主张,认识到“山中之民”的兴起和预感到未来社会必然发生巨大变化。后抛弃考据之学,接受《春秋》公羊学派(庄存与、刘逢禄)的影响,“为天地东西南北之学”,研究社会实际有用的学问,特别重视研究当时的典章制度和边疆民族地理,并针对现实社会重大问题提出积极建议,自觉地把学术研究与社会政治联系起来,主张抵御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加强祖国西北边疆防御。鸦片战争前后,他对清王朝的腐朽衰败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更痛切地意识到外国资本主义势力侵略的危险。道光十八年(1838),林则徐奉命到广东查禁鸦片,他作《送钦差大臣侯官林公序》,主张严禁鸦片,坚决抵抗英国侵略者,主张开展有益于中国的通商,批驳了各种投降论调,表现了爱国主义思想和民族情绪。在经学方面,他是当时今文经学派的重要人物,积极提倡“通经致用”,他的哲学思想强调万事万物都处于变化之中,提倡更法革新。龚自珍是中国封建社会开始发生重大变化前夕主张改变腐败现实,抵抗资本主义侵略的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启蒙思想家。
龚自珍又是真正打破清朝中叶以来传统文学的腐朽局面,首开近代文学风气,“继往开来,自成一家”的诗文作家。他的诗从15岁编年到47岁,曾有二十七卷之多,但多已失传,现存诗六百余首,多为他中年以后的作品。他的诗富于社会历史内容,打破了清代中叶以来诗坛模山范水的沉寂的局面。他的诗往往表现出先进的政治思想,想象丰富,形式风格多样,语言清奇多采,不拘一格,作到了思想内容与艺术概括的统一,不少篇章显示了浪漫主义精神。他在道光五年(1825)所作《咏史》诗揭露了清王朝严酷的思想文化统治和文字狱造成的严重后果:“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粱谋”;他的大型组诗《己亥杂诗》作于道光十九年(1839,己亥),包括诗歌三百一十五首,其内容异常丰富,有总结过去、回忆生平、记载交游、宦迹、著述的作品,也有描写山川、抒写感想、友朋赠答之作,还有一些诗歌对现实加以描绘,对未来进行展望。《己亥杂诗》全面记录了龚自珍的言行举止和思想感情,可以看作是龚自珍四十八年的传记。其中第一百二十五首,是过镇江时为道士所撰青词,但却表现了诗人不满现实沉闷腐败,要求变革现实的积极的思想情绪:“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龚自珍的诗能反映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表现出对处于苦难中的人民的同情,同时也往往流露出自己要求变革现实和个性解放而不获实现的矛盾痛苦的心情。他的许多诗既是社会现实的真实写照,又是诗人自身经历感受的自叙。丰富的内容,深刻的思想,奇异的想象和灵活多样的形式构成了龚诗独特的风格。
龚自珍是嘉庆、道光时期有名的古文家。他的政论散文,往往“以经术作政论”,“往往引《公羊》义讥切时政,诋排专制”。把学术与现实政治联系起来。《乙丙之际箸议》第七、第九都应用公羊学说,引古喻今。他的一些带有寓言特点的小品文往往以借题发挥的形式对清代社会的腐朽现象进行讽刺和抨击。他的《病梅馆记》通过植梅的琐事,运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表现了对封建专制的不满,表现了作者要求人格自由和精神解放的思想。《己亥六月重过扬州记》描写扬州的世态风习和盛衰变迁,反映了乾嘉时期士流的庸俗和醉生梦死的精神状态,并以“初秋”气象,暗示一个时代的衰落和变化。龚自珍的散文也鲜明地表现出内容充实、现实性强、思想深刻、风格多样的特点,他的散文表现出批判现实的精神,一扫桐城派古文法古明道、粉饰现实的作风。不足之处是有的散文有艰深晦涩之病。
龚自珍虽然一生大部分时间生活在鸦片战争之前,但是他的思想和文学创作却为近代思想和文学的发展打开了局面,开拓了道路,因此他成为近代重要的启蒙思想家和继往开来、打破传统文学腐朽局面的进步的文学家,在中国古代文学和近代文学的发展中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今人辑有《龚自珍全集》。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