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诞派戏剧是本世纪五十年代初期产生于法国的一个现代主义戏剧流派。后来传播到英、美等国。代表作家有法国的贝克特、尤内斯库,英国的品特,美国的阿尔比以及瑞士的迪伦马特等。荒诞派戏剧的代表作品有《等待戈多》(贝克特)、《秃头歌女》(尤内斯库)、《动物园的故事》(阿尔比)等。荒诞派戏剧得名于英国评论家马丁·埃斯林一九六一年出版的《荒诞戏剧》一书。按马丁·埃斯林的解释,“荒诞”乃是存在主义的一个概念,意识是“人与环境”脱离后失去自我、孤独无依,对世上一切都不能理解,无能为力。这正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一代知识分子信仰破灭后生活处境的反映。他们既不能走向人民,也不能理解社会主义,只能以个人为中心,把世界和人类历史看成杂乱无章的一片混乱。在虚无的环境中,或者悲哀地死去,或者作无望的挣扎。这种极端的悲观主义和虚无主义使几乎所有的荒诞派作品都涂上一层灰暗阴沉的色调。荒诞派作家在总的基调一致的前提下又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贝克特的剧本集中表现人在荒诞、精神创伤和麻醉状态、肉体解体情况下的自我解嘲和在人与人互相敌视的环境中的孤独感和陌生感。尤内斯库的剧本着重表现人在物的压迫下的异化和精神变态。在艺术上,首先,荒诞派戏剧为了追求荒诞的舞台效果,有意破坏传统的戏剧规则和程式。传统的人物对话变成大段内心独白式的自言自语,以至语无伦次、莫名其妙地呻吟和怪叫;传统的戏剧冲突变成了无意义的斗殴打闹;戏剧行动变成一些无聊的动作,甚至毫无动作的长时间静场。一系列莫名其妙的偶然事件的出现,使观众晕头转向,无法用正常的理智进行判断和思考。荒诞派戏剧通过对传统戏剧形式的支解和践踏,把存在主义者提出的“世界荒诞”的思想贯彻得更加彻底。几百年来,资产阶级在舞台上为本阶级树立的形象,在荒诞派作家的笔下完全失去了光彩。昔日喊出“重整乾坤”的豪言壮语,在人生的角斗场上大显身手的英雄,而今变成了乞丐、流浪汉、智力低下者和各式各样向隅而泣的可怜虫。荒诞派戏剧在某种程度上曲折地反映了第二次资本主义危机后现实的某些侧面,反映了一部分知识分子困惑、绝望的思想情绪。对现代资本主义多少有点批判揭露作用。但是,他把一部分知识分子对现实的病态反映,说成整个人类不可救药的精神危机,这是完全错误的。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