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生卒】:1140—1207

【介绍】:

南宋大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辛弃疾出生前十三年,北方已沦陷于金人之手,他的童年是在亡国的苦难中度过的。21岁时,他组织了二千多人参加了济南农民耿京领导的抗金义军。后耿京被叛徒所杀,辛弃疾率五十人直驰入金营,把叛徒擒拿置马上,率万余人长驱渡淮归南宋。南归后,曾向朝廷上《美芹十论》和《九议》等奏疏,具体分析了当时的政治军事形势,驳斥夸大金兵力量、鼓吹妥协投降的谬论,陈述抗金的主张和计划,力图恢复中原,统一中国。但意见未被采纳,本人也不被重用,只能长期在外地做地方官。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任职期间,曾做过打击豪强、救助饥民、组织防御金人入侵的队伍等有利于民的好事,也镇压过农民起义军。后遭主和派弹劾而落职,43岁起退隐于江西上饶的带湖,直至去世,其间只到福建、浙江等地短期做过官。有《稼轩长短句》。

辛弃疾的生平对他的词作的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有直接的影响。他不仅是杰出的词人,而且是著名的民族英雄。在尖锐的民族矛盾中,他坚持抗敌复国和政治理想,并培养了自己的爱国热情和军事才干,对形势有客观而清楚的认识,对祖国的统一极为关心。这跟他词作中表现的爱国主义精神是一致的。辛弃疾在朝廷内始终受主和派的排斥和打击。远大的政治理想和孤危的政治地位的矛盾,使词人满腔忧愤,也使他的词交织着种种复杂矛盾的心情,使他的词形成了豪放的风格,同时带有较浓重的苍凉、雄奇、沉郁的色彩。

辛弃疾有词六百多首。代表作有《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青玉案·元夕》、《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鹧鸪天》(“壮岁旌旗拥万夫”)、《清平乐·村居》、《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等。辛词的主要内容是表现词人的爱国思想和战斗精神。有的词,如《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鹧鸪天》(“壮岁旌旗拥万夫”)等,或写阅兵练武、沙场点兵,或忆早年抗金、突围南渡,直接地反映金戈铁马的战斗生活,歌颂抗金复国的武装斗争,正面地表现杀敌报国的爱国豪情。有的词,如《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等,借登临怀古,表现对苟安一隅的南宋小朝廷的强烈不满并抒发壮志未酬的悲愤心情。此外,辛弃疾也写过一些反映农村生活和自然景物的词,《清平乐·村居》、《西江月》等历来为人传诵。辛词中有的作品流露了老庄的消极思想和其他的庸俗思想,表现了词人世界观局限的一面。

辛弃疾词对南宋人民的抗金斗争产生了鼓舞作用,奏出了时代的最强音,在当时颇有影响。每当民族危亡之际,辛词往往成为爱国者的思想武器,南宋后期的刘克庄、金代的元好问、清末的梁启超都是辛词的欣赏者和推崇者。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