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活(1889—1899)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俄国作家托尔斯泰晚年最有成就的一部长篇小说。作家经过十年之久的艺术创作过程,终于把友人柯尼讲的一个忏悔人的生活故事,改造成最广泛地概括现实社会矛盾的长篇,其基本情节同原来素材出入不大。贵族青年涅赫留道夫,曾爱上姑母家养女玛丝洛娃,三年后玷污并抛弃了她,女地主又把玛丝洛娃赶出家门,后沦为妓女,并蒙受不白之冤入狱。审判时,她意外地与出席陪审的涅赫留道夫相遇。后者良心发现,决心赎罪,为她伸冤。上诉失败后,又同她去西伯利亚。玛丝洛娃与政治犯西蒙松结合。涅赫留道夫在失望中苦读《福音书》,找到了拯救世界良方。《复活》极深刻地揭露了沙皇专制制度反人民的本质,即法庭的荒谬、监狱的凶残、执法者和政府各部门官僚的昏庸。作品也辛辣地嘲讽了沙皇专制制度的精神支柱,即官办教会的虚伪和欺骗,并彻底否定了地主土地占有制。这一深刻的社会批评主题,主要是通过涅赫留道夫在现实生活影响下思想的发展变化和玛丝洛娃的不幸遭遇表现出来的。涅赫留道夫走上忏悔道路后,经过痛苦复杂的思想斗争,开始否定自己对玛丝洛娃犯下的不可饶恕的罪行,又进一步否定自己所属的贵族地主阶级及这个阶级所统治的俄国社会政治、经济、宗教的欺骗,并为改变这种现实提出了“勿以暴抗恶”的反动救世良方。这一形象的积极意义在于对社会强烈批判和抗议,体现了托尔斯泰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威力;但作为发明救世良方的“先知”则是愚蠢可笑的。玛丝洛娃是个被侮辱被损害的下层妇女。她被涅赫留道夫遗弃后沦为妓女的凄凉身世,是对邪恶社会的虚伪道德的血泪控诉;她被诬告入狱,法庭重判去西伯利亚服苦役的囚徒生活,集中揭露了沙皇专制制度的丑恶。这一形象概括了受屈辱的人们在旧社会共同的命运,有极大的社会意义。《复活》不仅是作家一生思想探索的总结,也是一生艺术探索的总结。其艺术风格上最明显的特点之一,是作家讽刺批判力量的加强。这种讽刺的特点,是赋予形象和本质一些真实特色,在不动感情朴素叙述中包含着辛辣的嘲讽。另外描写人物内心变化时,注重写复杂的变化过程本身,再现人物心灵的真实。除此,整部作品中还贯穿着强烈的社会对比。在结构上采用男女主人公的关系这单一的情节线索,把全部生活画面自然巧妙地串联成一个有机整体,结构虽简单,但艺术容量大。《复活》属于俄国古典文学最光辉的成就,被誉为世界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是当之无愧的。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