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艺美学要略·学说与流派·以意逆志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中国文艺美学要略·学说与流派·以意逆志

是孟子提出的理解作品的方法。语出于《孟子·万章上》: “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他认为,分析和评论作品时,不能拘泥于作品中的个别文辞,不能从文辞的表面意义去机械地理解作品的思想。对“以意逆志”中的“意”理解有分歧。一种意见认为,“意”是说诗者自己的“意”,如赵岐《孟子注疏》中说,以意逆志是“以已之意逆诗人之志”;朱熹说“当以己意迎取作者之志,乃可得之”;现代学者朱自清也认为,以意逆志是“以己意己志推作者之志”。依这种理解,所谓“以意逆志”即是读者根据自己对作品的主观感受,通过想象、体验和理解等心理活动,去把握人在作品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另一种意见则认为, “以意逆志”是“以古人之意求古人之志,也就是从诗人的思想去论诗”。“意”在这里指的是作者的“意”。清代人吴祺和王国维等持这种看法。今天人们多持这种观点。由于孟子本人对“以意逆志”并未做出详细的说明,从《孟子》原话来看,对“意”的含义的两种理解都能讲得通。可以认为,这两种不同的理解是从不同的方面发挥和深化了孟子的命题: 第一种理解强调了欣赏者的能动性,即认为作品欣赏不能离开欣赏者的主观方面的想象、体验、理解活动,不能不受欣赏者自己的“意”的制约;另一种理解则强调了作品内容的客观规定性,以为欣赏作品应该以作品本身的客观内容为依据。孟子的“以意逆志”是一个带有某种模糊性和歧义性的命题,然而它启发了人们从不同的方面对作品欣赏问题的思考,对我国古代文学批评产生了相当深远的影响。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