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艺美学要略·论著·《红楼梦评论》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中国文艺美学要略·论著·《红楼梦评论》

王国维撰。写于1904年,正如作者自己所说,是以叔本华的哲学为“标准”,“观察”我国文艺实际的一个产物。 《红楼梦评论》是中国近代《红楼梦》研究中的第一部系统之作,第一次给《红楼梦》以高度的评价。

《红楼梦评论》共分五章。第一章, “人生及美术之概观”。论述了人生的目的、意义、生活的本质以及艺术的性质与社会功用,也是他评论《红楼梦》的基本出发点。第二章, “《红楼梦》之精神”。认为《红楼梦》所展现的由于“生活之欲”、 “意志自由”而造成的无限的人生苦痛,昭示人们拒绝“生活之欲”而走“解脱”之路。它的超世的、悲观的精神,“大背于吾国人”那种“世间的”、“乐天的”传统精神,也是《红楼梦》遭“冷遇”的原因,王国维为之鸣不平。第三章, “《红楼梦》之美学上之价值”。 《红楼梦》以令人倾倒的艺术力量否定了中国那种盲目“乐天”的精神,在艺术史上一反中国一贯崇尚“大团圆”的旧传统而写成悲剧,具有重大的美学意义。第四章, “《红楼梦》之伦理学上之价值”。王国维认为拒绝“生活之欲”而达到“解脱”,乃是伦理学的最终目的。而《红楼梦》的悲剧意义也正在于此,故“《红楼梦》美学上之价值,亦与其伦理学上之价值相联络也”。第五章,乃是“余论”。在这一章里,提出了《红楼梦》研究中存在的根本问题,批评了“索引”派的方法,指出要用历史考据的方法考察作者、时代、背景,做到知人论世。

《红楼梦评论》是按照叔本华的悲观主义悲剧理论进行具体演绎和发挥的,同时也有庄子那种超尘脱俗、追求“无何有之乡”的影子。不满现实人生而要超时遁世,以追求精神上的自由与无限,表现了不愿同黑暗现实同流合污的态度,思想倾向是比较消极的。但是,也应该看到,在中国近代文学批评史上, 《红楼梦评论》最早运用西方悲剧观念批评中国的文学作品,首先发现了《红楼梦》的悲剧美学价值,并且具有反对封建主义文艺旧传统的进步倾向,成为“五四”前后文学革命运动的先声。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