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艺美学要略·论著·《文镜》
印度古代美学和文艺理论著作。成书于十四世纪。作者宇主。 《文镜》以诗体歌诀为主,辅以散文体的说明和议论。
《文镜》首先论述了诗的特性,即文学的本质。它提出许多前人的观点逐一进行批判,最后得出“诗是以味为灵魂的句子”的结论。 《文镜》继承并发展了《舞论》以来关于“味”的理论,认为“味”是文艺作品的灵魂,韵和情与味是紧密联系的,都包括在味之中了。所谓“味”,即广义的美或美感,包括艳情、滑稽、悲悯、暴戾、英勇、恐怖、厌恶、奇异等八种。 《文镜》认为诗的其他因素,诗德、诗的修饰、 诗的风格等,不过是味的增高之因,是为“味”服务的,在诗中并不起定决作用。接着《文镜》论述了诗的目的,也是继承并发展了印度古代诗论的思想,认为诗可以使人获得法、利、欲、解脱。在印度古代哲学宗教思想中,法、利、欲、解脱是人生四大目的。由此可以看出《文镜》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的美学思想。《文镜》也强调寓教于乐的思想,认为文学必须通过“给予尝味之乐”而使人接受教育。 《文镜》还提出了共鸣的美学思想,认为读者在鉴赏中之所以获得“味”,是由于鉴赏者自己原来具有的同类的感情,所以文学能够使他产生共鸣。
《文镜》全面论述了“味”、“情”、“韵”等印度古代美学中的基本范畴;也论述了诗德、诗病、风格、修饰等传统文艺美学理论的内容,并且论到了戏剧等其他文学体裁。在这些论述中, 《文镜》都是综合前人观点,并提出自己的主张。因此本书是印度古典美学和文艺理论的一个全面总结,从中可以看出印度美学思想和文艺理论的发展和局限。印度古典美学由注重实际创作技巧开始,逐渐发展到探讨诗的灵魂,形成以“味”、“情”、“韵”为核心的系统的美学理论体系,使古代印度美学具有独特性,既不象西方古典美学那样重视“真”,也不象中国古典美学那样重视“善”,而是把“美”作为美学和文艺理论的核心。正因为这样,《文镜》基本没有突破传统美学中形式主义的局限,它的出发点仍然是“诗是词和义的联缀”这一形式主义的基本观点。
《文镜》在印度影响很大,直到现在还是学习古典文学理论的流行读本。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