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主义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胡适实用主义哲学代表作。发表于1919年。该著作在传播皮耳士、詹姆斯和杜威哲学的同时,也系统的阐述胡适自己的主观唯心主义哲学观点。这篇文章是中国实用主义哲学的重要文字。

胡适的社会改良主义的哲学理论基础是实用主义。实用主义是现代资产阶级主观唯心主义哲学流派。它认为“经验”是超出物质与意识的构成一切事物的素材,把自然或客观世界归结为主观经验,把真理与效用、利益混为一谈,否认客观真理,甚至主张宗教迷信对剥削阶级有利就是真理。实用主义由胡适传到中国,也就成了中国资产阶级主要哲学思潮之一。

胡适的“实在论”就是实用主义的主观唯心论。他极力把客观物质世界说成是主观意识的产物。在《实验主义》一文中,他借用詹姆斯的话说:“我们所谓‘实在’含有三大部分:(A)感觉,(B)感觉与感觉之间及意象与意象之间的种种关系,(C)旧有真理。”他认为“实在”作为客体的存在,只有在其与人们发生关系时它才会存在。客观物质世界是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离开了人的主观意识就不会有任何事物存在,这样也就完全否认了实在的客观性。

胡适的“经验论”与其“实在论”是一致的,也是他的主观唯心主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胡适在介绍杜威对于“经验”的见解时说:“经验确是一个活人对于自然的环境和社会的环境所起的一切交涉”。“经验只是一个物观的世界,走进人类的行为遭遇里面,受了人类的反动发生种种变迁”,“经验是试验的,是要变换现有的物事;他的特性在于一种‘投影’的作用,伸向那不知道的前途;它的主要性质在于连络未来”。“我们若把经验当作应付环境的事,那末经验里面便含有无数连络,无数贯穿的关系”。“经验里面含有无数推论,没有一种有意识的经验没有推论的作用”。

这里,杜威所说的“自然的环境”,向来就被认为是他们主观“经验”的一部分,是和他们的主观“经验”分不开的东西。简言之,也就是他们的主观世界。实用主义所谓的“经验”,与科学知识是毫不相关的。实用主义把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变换”成为自我的、主观的世界,就必然把自我的、主观的世界“变换”成为第一性的东西,把客观的世界“变换”成为第二性的东西。主观是第一性的,客观是第二性的。“经验”是第一性的,存在是第二性的。胡适援用“经验”这类字眼,偷运唯心主义黑货,其目的在于混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界限。其实,所谓经验乃是客观事物作用于人感官的结果,它是人们实践的过程中产生的,它的基础和内容都是客观的,人们总结经验,把握事物的本质,其目的就在于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在认识论方面,胡适极力鼓吹不可知论,否认客观真理。因为他们既然不承认物质世界的客观实在性,从而也就否认了人们认识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可能性。他说:“科学律例是人造的”,“是假定的”,“并不是永永不变的天理,——天地间也许有这种永永不变的天理,但我们不能说我们所拟的律例就是天理:我们所假设的律例不过是记载我们所知道的一切自然变化的‘速记法’。”在胡适看来,所谓真理并不是客观世界及其规律性在人们头脑中的正确反映,客观真理是不存在的,真理的标准是人的主观经验,显然,这是十足的主观唯心主义的真理观。毛泽东说:“判定认识之是否真理,不是依主观上觉得如何而定,而是依客观上社会实践的结果如何而定,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的实践。”(《毛泽东选集》,第261页)。

胡适否认真理的客观标准,也必然要陷入相对主义的泥坑。他不了解相对真理与绝对真理的辩证关系,把真理只看成是相对的、暂时的,从而也就否定了绝对真理。他认为有用就是真理,满意就是真理,对付就是真理。他片面夸大了认识的相对性、主观性和条件性,主张一切真理只能是相对的,从而走向了相对主义。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现实世界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人们的认识也是一个不断发展过程。客观现实世界发展的每一个具体过程,对发展总体来说是相对的,因此人们对这一具体过程的认识,具有相对的真理性,但这决不能归结为相对主义,因为它承认绝对真理的存在,认为相对之中有绝对,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就是绝对真理。胡适的相对主义与其反革命的政治实践,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