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艺美学要略·学说与流派·豪放派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中国文艺美学要略·学说与流派·豪放派

宋代词作流派之一,创始人是北宋文学家苏轼。

盖唐代、宋初词风以婉约绮丽为宗旨,在内容上多描写男女恋情、妇人衣饰、体态及宴饮酬唱等等。内容大抵空虚、无聊。因而在苏轼以前词被视为“诗余”、 “艳科”不入文学正流。苏轼不囿于作词的传统偏见,大胆创新,以诗为词、以文为词,使诗词化、散文化。如宋人刘辰翁在《辛稼轩词序》中说: “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山地奇观。”但苏轼使词诗化、散文化,却并非取消词作为一种特殊文学样式,以及在体制、格律上的独立性。而是把以往在诗中方能表达的内容移之于词,这就扩大了词的题材范围。帝王将相、军旅征伐,雄心壮志、离愁别绪均被引入词苑。于是苏轼开创了与传统婉约派不同的豪放词派。苏轼为词的制作和发展开辟了道路,如王灼所说: “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弄笔者始知自振”。这就使词从“花间”、“樽前”、“闺阁”、“宴筵”走向了社会人生。因而苏轼的功绩是巨大的。宋胡寅《酒边词序》说: “眉山苏氏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而逸怀浩气超然乎尘垢之外,于是《花间》为皂隶,柳氏为舆台矣。”陆游《老学庵笔记》说: “试取东坡诸词歌之,曲终,觉天风海雨逼人。”俞文豹《吹剑录》说: “学士的词须关西大汉,拿铜琵琶、 铁绰板,唱‘大江东去’。”清刘熙载《艺概》说: “东坡词,颇似老杜,以其意无不可入,无事不可言也。若其豪放之致,则时与李白为近。”这些都明确地道出了苏词的风格特征。但由于北宋七大夫大多沉湎于声色犬马,无大胸怀、大抱负,故而苏轼所创豪放词风在当时竟未蔚为风气,即使名列“苏门四学士”的秦观、张耒诸人,在词风上仍以婉约为主。只是到了南宋,国破家亡之恨,灭族灭种之险使许多爱国志士满怀报国大志作词,于是词风剧变。辛弃疾本人曾驰骋抗金战场,并终生以收复中原为己任,所以在他的词里充满了金戈铁马的豪迈精神。如《永遇乐》、 《破阵子》等。他的词风与苏轼相近,所以后人称为“苏辛词派”,亦即“豪放派”。与辛弃疾以词唱和的陈亮、刘过以及刘克庄、刘辰翁、张元干、张孝祥等人的词中亦充满爱国主义精神,气魄豪壮,均可列豪放派词人之中。他们用词纪交游,发感慨,把苏轼词中已露端倪的散文化、议论化倾向更推进一步。

豪放派词作题材广泛,表现手法以铺叙,直抒胸臆为主。风格恢宏,沉郁、豪迈。由于豪放派词的艺术成就很高,所以对后世影响很大,差不多历代都有模仿豪放词的词人。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