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艺美学要略·流派·结构主义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外国文艺美学要略·流派·结构主义

原是产生于二十世纪初叶西方现代主义文艺中的一个形式主义派别,六十年代开始逐渐形成了一种由结构主义方法论所联系起来的广泛的思潮。在哲学、语言学、社会学、历史学和文艺学等多个领域内,都有所发展,甚至有人想用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来歪曲、取代马克思主义。结构主义在语言学方面的主要代表是费·德·索绪尔和乔姆斯基;在社会学方面的主要代表是列维一斯特劳斯;在心理学方面的主要代表是皮亚杰;在历史学方面的主要代表是富科;在文艺理论方面的主要代表有罗朗·巴特和弗拉亥等。

在哲学上,结构主义针对片面强调人性和人的自由意志、抹杀客观社会的内在结构及其固有规律的人本主义哲学观与方法论,主张研究社会的结构,试图通过理论模式去认识和把握杂乱的社会现象,显出了反人本主义倾向。在他们那里,所谓结构被视为先验的,并可分为深层结构与表层结构等,从而过分夸大了结构的作用,否定了人的主观能动性,陷入了唯心主义先验论和形而上学的机械论的泥淖。这一哲学思想也成为了结构主义艺术美学主张的基石。他们从理论上否定形象内容的审美价值,只注重结构技术的功能,主张以形式结构来取代文艺反映现实的基本特性。即认为创作或思考并非为了重视客观世界,而是要用某些结构模式“重新制作一个客体”,艺术的目的在于通过创作活动来创造一种形式。正如马拉美所说的: “世界的存在是为了一本书的诞生”。该派对于“结构”的绝对依赖是使之区别于其他现代流派的突出标志。

近三十年来,结构主义的文学批评风行欧美,成为一个重要的批评流派。它主要认为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涉及到的只是文学作品的形式而不是内容。例如,以罗朗·巴特为代表的法国结构主义批评家们,大多以叙事作品的内在规律为研究对象,力求探索构成叙事作品的各种成分;罗朗·巴特主张用“功能层”、 “行动层”和“叙述层”这三个层次构成的结构模式来研究叙事文学。美国的结构主义文学批评的代表人物诺斯洛普·弗拉亥,同样试图从文学的形式结构方面建立一套批评的理论系统。他根据近千年欧美小说的历史发展情况,提出了分析小说的“模式系统”理论。他归纳出五种模式或原型,即神话、罗曼司、高级模拟小说、低级模拟小说和嘲弄性小说,他声称批评家必须依据文学的原型,以“模式系统”为批评原则,才能符合作品本身并得出正确的结论。

在造型艺术方面,结构主义者大多表现为对绝对抽象形式和非写实化的追术,绘画多用抽象的线条、色块和色点;雕塑用铁、木、纸板等物质材料,合成无现实意义和非形象的组合体,突出表现某种形式结构。在文学创作上,结构主义也否定传统的文学美学,以非情节、非主题、非人物的文学实践向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桃战,其形式主义色彩十分鲜明。

结构主义包容繁杂, 派别众多,情况较复杂,其影响是极广泛的。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