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艺美学要略·人物·魏源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中国文艺美学要略·人物·魏源

字默深,湖南邵阳人,道光二十四年进士,官至高邮州知州,著作有《古微堂文集》、 《海国图志》等多种。

魏源是近代启蒙思想家,是最早提出向西洋学习的先进中国人之一,要求“师夷之长以制夷”,主张改革改治、变法图强,他的社会政治思想深刻影响到他的文学理论。在文学上,魏源从改革政治、促进社会进步的要求出发,强调文学要反映社会的实际问题。他对当时形式主义文学深为不满,以为“自昭明《文选》专取翰藻,李善《选》注专诂名象,不问诗人所言何志,而诗教一敝。自钟嵘、司空图、严沧浪有‘诗品’、 ‘诗话’之学,专揣于音节风调,不问诗人所言之志,而诗教再敝。”这里提出的对《文选》及钟嵘、严羽诗论的认识虽有片面性和落后性,但其主旨在于要求诗“言志”,反对浮丽的形式主义,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具有积极意义。魏源象历史上的许多文学改革者一样,以“复古”的主张来反对形式主义。他要求“复古”和“复于本”。这种“复古”有着鲜明而具体的内容,即继承古代诗文的现实主义传统,为此,魏源在批评形式主义的同时,极力赞扬发愤而作的《诗经》和《楚辞》,并力主恢复传统的比兴手法。这是因为,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比兴手法的运用,往往与充实的社会政治内容相联系,同时也由于运用比兴手法可以使诗含蓄,能够引起读者的想象和深思,增强作品的艺术美感,有助于完成文学的社会教育作用。总之,魏源从社会教育的要求出发,强调文学的社会功用,与此同时也涉及到了其他一些艺术问题。魏源还提出“文章与世道为污隆”的观点,认为“南宋之文,必不如北宋,晚唐之文,必不如中唐,两晋、六季之文,必不如两汉。”作为托古改制的主张,这一命题也自有其现实目的。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