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和吴县作家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明朝末年,东南沿海地区商品经济发展,城市人民反封建斗争加剧;清朝初年,东南沿海地区又发生激烈的抗清斗争,动荡现实加深了作家对现实的认识,使戏剧创作现实主义增强。长期的戏曲演出逐渐积累了经验,一些专业作家更注重按舞台演出的要求自觉地进行创作,并且注意到创作的经验交流和创作活动的配合。在这种趋势发展过程中,以李玉为代表,包括朱確、丘园、毕魏、叶时章、朱佐朝等人的吴县(今苏州)地区的作家互相合作,他们都属于知识分子的中下层,思想和艺术风格接近,形成派别,文学史称为吴县作家或苏州派作家。

李玉(1591?-1671?),清初著名剧作家。字玄玉,别号苏门啸侣,又号一笠庵主人,江苏吴县人。生平事迹所知无多,仅知其出身低微,明末曾“连厄于有司”;清初“绝意仕进”。相传他作剧六十余种,现确知其剧本名目者四十二种,现存剧作(包括与人合作者)二十种。其中作于明末的“一笠庵四种曲”(包括《一捧雪》、《人兽关》、《永团圆》、《占花魁》,简称“一人永占”)影响较大;作于清初的《千钟禄》、《万里缘》、《牛头山》和《麒麟阁》等也很有名。他与朱確、毕魏、叶时章共同创作的《清忠谱》是他与吴县作家的代表作,也是清初著名的戏剧作品。

《清忠谱》描写明末天启年间东林党人和苏州市民反抗阉党魏忠贤的残暴统治的斗争。作品暴露了明末政治的腐败,抨击了以魏忠贤为首的上层反动统治集团祸国殃民的罪恶;歌颂了周顺昌等东林党人反对魏阉的斗争,成功地描绘了苏州市民支持正义、反对暴政的斗争,表现了鲜明的政治倾向性。作品中的周顺昌是一个公正清廉、疾恶如仇的东林党人。在同魏阉斗争中,他表现出凛然正气:一方面,他怒斥魏忠贤的“欺君虐民,残害忠良”的罪行;一方面表白自己的“劲骨千磨不坏,填胸正气,直将厉气冲开”。他在临刑就义之时,也傲然不屈,表示:“我周顺昌生不杀汝(指魏忠贤),死作厉鬼,击杀奸贼便了。”作为东林党人形象,周顺昌有浓厚的忠君思想。作品中的颜佩韦是一个有胆识、重义气,具有毫不妥协斗争精神的市民英雄。他疾恶如仇,爱憎分明,对于祸国殃民的阉党,他恨之入骨;出于正义感,他主动支持周顺昌等人反对阉党的斗争,率领苏州市民同封建势力进行英勇搏斗。斗争中,他始终态度坚决,最后为拯救苏州市民壮烈殉难。《清忠谱》在清初对明末政治的腐败予以揭露和抨击,具有总结历史教训的意义,表现了作者的天下兴亡的感慨。作品成功地描绘了轰轰烈烈的市民斗争,塑造了生动饱满的市民英雄形象,也是前所未有的,因而具有开创的意义。《清忠谱》主题突出,线索分明,取材明末实事,注重“事俱按实”(吴伟业《清忠谱序》),对后来《桃花扇》等剧的创作有较大的影响。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