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占元主编,山东人民出版社,56万字,2012年10月第1版,88元)
30章:[1]救国真理的艰辛探索;[2]党的民主革命纲领的提出;[3]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4]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5]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6]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7]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8]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9]社会主义改造的新尝试;[10]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理论与实践;[11]建设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12]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13]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14]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5]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16]坚持社会主义的改革开放;[17]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18]“一国两制”伟大构想与实现祖国和平统一;[19]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0]为实现党的基本纲领而奋斗;[21]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22]努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23]坚持走科学发展道路;[24]坚持走和谐发展之路;[25]坚持走和平发展之路;[26]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27]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28]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29]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30]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实践性、民族性、时代性,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
五四时期其实是一个主义并立的时代:马克思主义、布尔什维主义、基尔特社会主义、无政府主义、社会民主主义、工团主义、工读互助主义、新村主义、实用主义、个人主义等等,各种主义学说竞相亮相,激荡争鸣,我方唱罢你登场,令人目不暇接,真伪难辨。
一个政党总要有自己的纲领,通过纲领来宣示党的性质和奋斗目标。恩格斯说:“一个新的纲领毕竟总是一面公开树立起来的旗帜,而外界就根据它来判断这个党”。
解放战争,是中共开辟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全国政权”道路获得最后成功的时期。
毛泽东:“思想、政治、政策、军事、党务五项为政治局业务中心,而以掌握思想为第一项”。“掌握思想教育,是团结全党进行伟大政治斗争的中心环节。如果这个任务不解决,党的一切政治任务是不能完成的”。
调查研究是达到实事求是的根本方法。
“古今中外法”,集中体现了毛泽东辩证综合的文化观,为新中国成立后“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提出奠定了基础。
邓小平把民主建设作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健全民主集中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制化。
发展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总钥匙”。
“本质”,是指事物所固有的普遍的、相对稳定的内部联系,它决定事物的根本性质。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恩格斯曾经指出:“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