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水注·三峡》鉴赏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作者: 王立群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1)。重岩迭嶂(2),隐天蔽日,自非停午夜分(3),不见曦月(4)

至于夏水襄陵(5),沿溯阻绝(6)。或王命急宣(7),有时朝发白帝(8),暮到江陵(9),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10)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11),回清倒影(12)。绝多生怪柏(13),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14)

每至晴初霜旦(15),林寒涧肃(16),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17),哀转久绝(18)。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19),猿鸣三声泪沾裳。”

清人刘熙载在《艺概·文概》中曾充分肯定过郦道元《水经注》对山水散文发展的巨大贡献:“郦道元叙山水,峻洁层深,奄有《楚辞·山鬼》、《招隐士》胜境”。其中《江水注·三峡》一段尤为后人交口称赞。这段美文例选中学课本,数以千万的读者无不把这节奇文和郦道元联系起来。其实,这段奇文的真正作者却是鲜为人知的南朝刘宋时期的盛弘之。今本《太平御览》卷五十三地部“峡”门摘引了《三峡》全文(仅个别文字稍有出入),《御览》在这节文字之前还写下了这样几句话:“盛弘之《荆州记》曰:旧云,自二(疑为“三”之讹)峡取蜀,数千里中,恒是一山,此盖好大之言也。”《艺文类聚》卷七,刘孝标《世说新语·黜免篇注》对这段奇文也都有详略不同的记载,且都做了同样的标志。因此,这段妙文出自盛氏之手而非郦氏所创当是确凿无疑的了。其实,郦氏生当南北分裂的北魏,终生未尝涉足江南,《江水注》依据南方地记而写,亦属当然。且经郦氏注引而得以荟萃并保存了大量地记中的山水散文,亦可谓功莫大焉。

盛弘之其人,《宋书》无传,唯《隋书·经籍志》(二)称其为宋临川王侍郎。因此,这位在中国山水散文史上有过辉煌一页的杰出作家的生平,今天已不可详考了。

壮丽奇险的三峡,古往今来,吸引了大批文人骚客,留下了大量传世之作。盛弘之这段妙文能在这众多的三峡之作中独领风骚、量非偶然。善于抓住山水景物的特色描写山水,乃是这段山水之作得以成功的一大关目。如写山形之高峻,江面之狭窄,仅用“自非停午夜分,不见曦月”十字,则情貌无遗,境界全出。又如写夏季峡水湍急迅捷,用“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数句,遂可想见峡窄水疾,轻舟如箭之态,令人掩卷遐思,心驰神往。

盛氏文辞精到高妙,亦为此文增色生辉。如写三峡春冬之季:因为急流泻滩,雪浪飞溅,故以“素”字饰湍;唯其潭水澄碧,深沉宁静,固以“绿”字状潭。而以“清荣峻茂”四字分写水、木、山、草,形神俱出。结尾更以歌谣作结,余韵悠长。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