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斋随笔·华元入楚师》译文与赏析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华元入楚师

华元入楚师

【原文】

《左传》,楚庄王围宋,宋华元夜入楚师,登子反[1]之床,起之曰:“君使元以病[2]告。”子反惧,与之盟,而退三十里。杜注曰:“兵法,因其乡人而用之,必先知其守将左右谒者、门者之姓名,因而利道之。华元盖用此术,得以自通。”予按前三年晋、楚邲之战,随武子称楚之善曰:“军行,右辕,左追蓐[3],前茅虑无[4],中权后劲[5],军政不戒而备。”大抵言其备豫之固。今使敌人能入上将之幕而登其床,则刺客奸人,何施不得?虽至于王所可也,岂所谓军制乎?疑不然也。《公羊传》云:“楚使子反乘堙而窥宋城,宋华元亦乘堙而出见之。”其说比《左氏》为有理。

【注释】

[1]子反:即司马子反,楚国大将。[2]病:困难,忧虑。[3]左追蓐:左军打草作为歇息的准备。蓐:陈草复生,引申为草垫子,草席。[4]前茅虑无:前锋部队旌旗为路以防意外。前茅:即先头部队。虑无:古代军中前卫部队持以报警的旗帜。[5]中权后劲:中军权衡策应,后面以精兵做后盾。

【译文】

据《左传》中记载,楚庄王在派兵围攻宋国时,宋国的华元夜晚潜入楚国的营地,趁着楚国的大将司马子反熟睡时悄悄爬上他的床,然后悄悄地把司马子反叫醒说:“我国的国君让我来告诉你我国现在面临的困难。”司马子反见到悄无声息躺在自己旁边的华元顿时心中一惊,于是与宋国签订了盟约,退兵三十里。杜预注释说:“兵法上说,如果自己的同乡被敌军重用了,必须要先知道他的守将和左右侍从及看门人的姓名,以便能够利用自己对敌军的了解优势来取胜。华元大概就是用到了这种战术,才可以顺利地进入楚将寝室而胜利完成了使命。”我又看到了发生这件事的三年前,晋国和楚国在邲地开展时的一件事,随武子称赞楚国军队治理有方说:“军队行进,右军跟着主将的车辕,左军一边行进,一边准备草席用来让大军休息。前军以旌旗为路以防意外,中军权衡策应,后军强劲,各项军务不令而备。”这段记述大致是说楚军出征时防备严密、有序。而现在敌人却能够无声无息地潜入将军的营帐并爬上他的床,在这样松懈的看守之下,刺客、奸细有什么不能做到呢?这种松懈的情况发生在皇宫里面还是可能的,难道这也可以说是军队里应有的制度吗?我怀疑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公羊传》说:“楚国派遣子反乘机以构筑的工事为理由去窥视宋城的状况,宋国的华元也凭借构筑的工事窥视楚军营地。”这种说法比《左传》中所记述的更为合理。

【评析】

华元是春秋时期宋国大夫,长期掌握国政,在强敌如林、诸侯纷乱的时代,为宋国独撑一方大厦。夜入楚师这件事发生在公元前595年,楚庄王派申舟访问齐国,未经通告就经过宋国。华元觉得这是对宋国的莫大侮辱,建议宋文公将申舟杀掉。楚庄王听到后十分恼怒,下令子反率军讨伐宋国,打了半年也没有把宋国的都城打下来。华元鼓励守城军民宁愿战死、饿死,也决不投降。据说华元潜入到楚军主帅子反营帐里,并登上他的卧榻,把他叫起来说:“我们君王叫我把宋国现在的困苦状况告诉您:粮草早已吃光,大家已经交换死去的孩子当饭吃。柴草也早已烧光了,大家用拆散的尸骨当柴烧。虽然如此,但你们想以此来逼迫我们订立丧权辱国的城下之盟,那么我们宁肯灭亡也不会接受。如果你们能退兵三十里,那么您怎么吩咐,我就怎么办!”子反将华元的话报告了楚庄王,楚军真的和宋国停战,华元作为这项和约的人质到楚国居住。盟约上写着:“我无尔诈,尔无我虞。”成语“尔虞我诈”就出自于此。洪迈认为,“夜登子反之床”是虚构的,这个论断非常准确,显示了他读书思考的能力。而《公羊传》中的说法也很合理:双方窥探到了对方的部署,都觉得难以战胜,战争打下去没什么意义,自然就相约撤兵了。至于那个故事,有可能是足智多谋的华元自己编出来,四处散播的。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