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有点潮”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3684】社会主义“有点潮”

(节目组编写,湖南人民出版社,14.7万字,2017年12月第1版,55元)

△引言:人间正道是沧桑:1—6集:①乌托邦是座什么岛;②《共产党宣言》是一本什么书?③“阿芙乐尔”号为什么开炮?④南湖的红船为什么能破浪前行?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在哪?⑥“中国梦”是个什么梦?

○一泻千里的大江大河,走的都是一条千回百折的路,自然界如此,人类历史也是这样。正如车尔尼雪夫斯基所言:历史的道路不是涅瓦大街上的人行道,它完全是在田野中前进的,有时穿过尘埃,有时穿过泥泞,有时横渡沼泽,有时行经丛林。但不管多艰难、多曲折,美好的事物总能“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终归“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自1516年《乌托邦》发表以来,社会主义砥砺前行的500多年,是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现实、从一国胜利到多国胜利的500多年,也是勇立潮头、引领潮流,在浪潮中搏击弄潮、历尽艰辛、百折不挠的500多年,更是“长江后浪推前浪”“大潮奔涌逐浪高”的500多年。

○“潮逻辑”。

○正如一首歌所唱的一样:“一年年花开花落,冬去春来草木又蓬勃;一页页历史翻过,前浪远去后浪更磅礴。”

○1516年,托马斯•莫尔《乌托邦》的发表,标志着空想社会主义的诞生。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社会主义从来不是小家、小资、小气的小理想,从来都是远大、宏大、伟大的大理想。

○从来不是虚无缥缈的梦幻,它在一代又一代志士仁人接力奋斗下已经胜利实现。“潮”在站得高、接地气、力量大。

○顾城:“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因为千百年来人类社会是个阶级的社会,有剥削也有压迫,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这就造成了很多人间悲剧。马克思、恩格斯写《共产党宣言》,就是要提出一个理论指引工人阶级走向解放,乃至最终达到全人类的解放。它是一支火炬,照亮了人类社会发展前进的道路;它是一面旗帜,指引了无产阶级革命胜利的方向。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也好,“新经济政策”也罢,其实都是围绕一个目的,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

○有奋斗,就会有牺牲;有探索,就会有失误。

○中国共产党能够成功的“秘诀”:①它有坚定的理想信念;②它有科学的理论作指导;③它必须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勇气和态度;④它必须得全心全意依靠人民、全心全意为了人民;⑤必须脚踏实地从我做起。

○在20世纪30年代的时候,美国一个历史学家詹姆斯•特拉斯洛•亚当斯在《美国的史》一书中,第一次提出“美国梦”这一概念。在1929至1933年期间,美国经历了非常严重的经济危机,即“大萧条”时期。“美国梦”强调的是个人价值的实现。

○自《乌托邦》诞生以来,世界社会主义就像黄河、长江一样,时而飞流直下,时而缓缓向前,时而千回百转。但无论如何,它都一直呼啸向前、奔腾不止、新潮迭涌。

○把“有意义”的事做得“有意思”。

○理论进校园的匠心之作。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