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简史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5500】长城简史

(徐永清著,北京:商务印书馆,印张24,2021年1月第1版,76元)

△14章:雏形;齐楚;纷筑;秦始皇;单于;汉武帝;鲜卑;修弃;界壕;蒙古;峻垣;九边;破关;晚墙。

〇长城是历朝历代防御战略的一部分,是先进、富裕、人口稠密的农业文明面对流动、游荡、骑乘在马上的游牧文明的永恒策略,是表明优越的工程文明创造的建筑奇迹。尽管重大的城墙修筑也曾伴随主动进攻,但总体上长城以防御姿态标志着开疆拓土的终点。

〇一个典型的大河孕育的大陆文明,面对强敌环伺,在军事上采取持久的防御战略,利用先朝建立的边墙,不断加固延伸,靠时间绵延和工事耸峙御敌于国门之外。因为不便集中兵力,便集中财力、物力、人力,靠工事构筑对抗机动力、突破力强大的敌方。

〇是现代工业文明打破了这道墙,他们先从海上,然后渗透西陲,从紧靠边墙里的海路打进北京,这个帝国延续千年的防御系统全面崩溃。

〇长城这道中国北方绵延万里的茫茫边墙,横贯辽宁、内蒙古、宁夏、甘肃、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北京、天津、山东、吉林、黑龙江、青海、新疆等省、市、自治区的相当一部分地区,也包括历史上处于今蒙古国和朝鲜半岛的若干地区。其主体范围,南北宽度从数百千米至上千千米,东西长度数千千米,东起河北省渤海湾的山海关,西延至内陆地区甘肃省的嘉峪关外。长城蜿蜒起伏,宛如中国辽阔土地上一条修长的巨龙,翻越巍巍群山,穿过无边的沙漠,奔向广阔的大海。

〇在东方,公元前9世纪的西周时期,周王朝为了防御北方游牧民族猃狁的袭击,修筑了连续排列的城堡“列城”用来防御,或可视为修筑长城的早期尝试。

〇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相互争夺霸权,战争频繁。为了彼此设防,齐、楚、魏、赵、燕等国先后在边境修筑了互防长城。空前的人工巨构。

〇中国历代修筑的长城不计其数,但长度在万里以上的只有三条:[1]为秦始皇时修筑的万里长城,西起临洮(今甘肃省),东至辽东,长度为5000多千米。[2]系汉朝修筑的万里长城,西起新疆,东至辽东的内外长城和烽燧、亭障。[3]明朝修筑的西起嘉峪关,东至鸭绿江的长城,全长约6000多千米。

〇石城是长城的原型。

〇匈奴的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

〇长城既有防御功能,又有防止内部人员外逃的内防功能,还有沿路接济和保护来往商人、促使长城内外的交流与发展等功能。

〇隋修之,唐弃之。唐边防之重心更多地依靠加强军队作战实力。

〇宋朝无长城可倚。

〇蒙古人的直系祖先是和鲜卑、契丹人属同一语系的室韦各部落。

〇康熙指出:“民心悦则邦本得,而边境自固,所谓众志成城者是也”。

〇九边。边市。

〇长城是中华文明的见证。

〇中国长城的万里边墙,是征途迢迢的文明之墙,烽烟滚滚的争战之墙,农耕与游牧的对峙之墙,冷兵器时代的守御之墙。

〇既然地球的外力与内力作用下从未停止漫长的演化过程,那么世界上就没有永不坍塌的墙垣,长城也不例外。

〇长城终结于全球工业化、殖民化浪潮。

(2021年4月8日夜11:55阅毕)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