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中国金融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4436】读懂中国金融

(张小军、马玥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5.5万字,2016年1月第1版,49.8元)

9部分(39章):[1]人民币;[2]通货膨胀;[3]金融危机;[4]金融宏观调控;[5]虚拟经济;[6]农村金融;[7]扶贫金融;[8]金融改革;[9]金融研究。

这本书以九个话题为线,溯本清源,还原金融的本质。探究中国金融的现实,分解当下的金融热点,使人们可清晰地看到中国金融的发展逻辑,发现中国金融前行的新思路。

“善学者尽其理,善行者究其难”。

财政收支是调节货币供给量的另一道“阀门”,调节货币流通,不能忽视财政收支的作用。

西方经济学解释通货膨胀的理论,大致有这样几个: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和结构型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对经济和社会成本的影响:[1]会加大社会公众对消费支出;[2]加重社会公众的税收负担;[3]会减少债权人的税后实际收益,因为货币贬值会减轻债务人还本付息的负担,为弥补债权人损失,市场会调高利率,进一步增加融资成本;[4]会对养老金收入者和租金收入者产生影响,带来生活困难,增加社会不安定,进而增加政府贴息成本;[5]导致财富在不同国家、一国之内不同社会公众之间或代际之间转移。

如何防范金融危机?风险的支撑度;机构的信用度;风险的扩散度;风险的承受度;风险的消除度。总之,提高信誉,增强信心,树立中国形象是避免和消除金融危机的要害。

金融领域存在“三个主义”:金融自由主义、金融霸权主义和金融恐怖主义。

国家的金融安全,是指金融领域存在的问题导致国家政权的稳定受到威胁:[1]物价涨跌影响收入分配,收入分配影响民心;[2]资产价值高低关系着政权的经济基础。货币贬值是对资产的掠夺,威胁着一国的政权安全;[3]市场由谁占领,关系着经济生活的正常和稳定。如果市场被投机者操纵,则可能带来混乱;[4]外汇汇率的变动,影响财政的消偿力。

西方谚语:“只要教会猴子需求与供给,猴子也能成为经济学家”。

货币政策的重点是稳物价。货币政策三标准。哪个方面更有示范带动作用,哪个方面更能防范风险,哪个方面更有承受力。

国债、股票、汇票、缺乏价值保证的银行券等,都是虚拟资本的载体,也就是有价证券。

社会市场经济(以德国为代表)强调社会保障、社会公平;自由市场经济(以英美为代表)强调个人的作用主张充分竞争;社团市场经济(以日本为代表)强调团队的作用。每种制度都有价值观念支持:经济人道主义、经济个人主义、经济集团主义。

金融是天生的市场经济。只有市场才有自由,自由选择、自由组合、自负盈亏、自担风险、自我实现。

信用制度建设:“以德树信、以理立信、以制建信、以法治信”。

经济学历史上几次重大变革:[1]配第革命使经济学从“经院哲学”中独立;[2]斯密革命建立了经济学研究关系;[3]马克思革命强调了经济学研究生产体系;[4]边际革命将经济学研究引入消费领域;[5]凯恩斯革命确立了宏观经济学;[6]理性预期革命提出总体分析必须关注个体行为。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