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海洋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走向海洋

当站在一幅巨大的地图前,就发觉自己的目光已经改变。过去,关注点总是在高山与大河,那种蜿蜒与逶迤,给人已经上路,地平线上景色不停变幻的感觉。自从在中国渔政南海总队302船上有了一次南海之行,当我再次面对地图时,眼光就不由自主地投注于那片宽阔的蓝色海疆。感到脚下坚实的土地开始起伏,开始晃荡。于是,仿佛又与我放牧牛羊的同胞一样肤色明亮黝黑的船员兄弟们来到了海上!

海洋,像天空一样展开在我们眼前的时候,她是多么陌生啊!

当她平静的时候,我们难于忍受她的单调,当她迎风起舞时,我们又无法面对她野性的动荡。我们在黄土中的根,扎得实在太深太深了,我们在陆地上的安居,也实在是太久太久了。直到近代,才有一群群中国人来到海边,向遥远的彼岸瞭望,才有一些勇敢的中国人去到了海上,不是为了像收获庄稼一样用网打捞一点鱼虾,而是为了一个遥远的强国富民的梦想。很久以来,中国人就一直认为自己的国度是中央之国,是大地的中央。天空出现在头顶,是为了完成穹庐般罩子的使命;大海呢,那是大地床帷一样漂亮的镶边。大海在中国人的主流观念中,从来不是出发之地,而是边缘与尽头。

但是,又有哪个民族不认为自己是上天的选民?哪个民族不认为自己是在世界的中央?在古代阿拉伯人的古地理著作《黄金草原》中,中国就不在中央。著作者写道:“……测量了有人居住的地段,即从福琼群岛,一直到中国有人栖身的边缘。”这段话至少包含了两个信息:当我们认为居住于天地中央时,也有别的文明同样认为自己置身于优越的中央,而“中国”却只是“有人栖身”的边缘。同时,有经商传统的阿拉伯人,身居沙漠却早把海洋纳入了视野。

对一个生命意识与文化传统都深深扎根于黄土之中的民族来说,海洋或者是遥远传说,或者就是外敌侵入的风险。所以,明代有出身于穆斯林家庭的郑和七下西洋的壮举,但他督造的七宝楼船,也只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孤独的辉煌。郑和的故事,只有在今天中国人充分意识到海洋重要的时候,才被重新发掘出来,这个另类的英雄才被真正地记忆。更能让我们刻骨铭心的历史是,同样是在明代,就在郑和七下西洋的船队消失于海上之后不久,并非正规国家军队的倭寇,从海疆上不断地侵扰,居然成为明帝国的心腹大患。中国在海洋上遭受屈辱,并不是到近代才有的事实,而是当中央之国尚称强大的时候就已经发生。明代,郑和们的船队至少到达了非洲。但在同一个明代,面对倭寇的骚扰,来自农耕文明的军队只是在陆地上筑起城墙,而不是到广阔的大海上展开抵御外侮的战场。

就在来自海上的倭寇之患平息不久,一个叫利玛窦的传教士经过漫长的充满风险的海上航行登陆中国。他在书信中向自己远方的国人报告对这个新到国家的印象:“我们依然很难相信,一个疆域如此广阔的庞大帝国,拥有的军队不计其数,却始终生活在持续不断的恐惧之中。”利玛窦还有些费解地指出:“他们害怕那些小国家。”

“中国人的火绳枪不多,没有使用多少火药,石炮和火炮极其短缺,炸药使用量也极其有限。但是要说到每年春节燃放的烟花爆竹,其设计之精妙,无不让我们为之感到惊叹。……有一年在南京,我估算了一下,在这个把月长的新春佳节里,他们所用掉的硝石与火药,竟比我们一场持续两三个月的战争耗费还要多。”

明代早已成为编年史的一个逝去的段落,但这种文化习性却带着巨大的惯性在持续着。中国人刚刚有一部分人小康了十年八年,但举目所见,耽于逸乐歌舞升平的景象却像是已经国泰民安三五百年的样子了。对灾难与风险,更多国人的选择是视而不见,或者遗忘。

面对来自海洋的危险,封建帝王的选择是海禁。这让我想起一个二战时的故事。诺曼底登陆战前夕,盟军秘密集中了大量的舰船在英国海岸。舰船实在是太多了,为了不走漏风声,艾森豪威尔为首的盟军司令部,决定让英国沿海居民后撒一段距离。但这个决定引得丘吉尔首相愤怒咆哮:英国人的习惯从来就是逼近,而不是离开海岸!不行,任何理由都不能让我们作出这样的决定!结果盟军不得不采取别的措施来保证计划的施行。但是,中国传统对付海上威胁的方式之一,就是在海岸一带坚壁清野,让已经去到近海的渔民,烧船毁网,远退到内陆。以相对狭小的陆地的自我封闭来对付来自开阔狂荡海洋上的危险!

而在我们漫长的历史上,海洋只是海边渔民收获一点鱼虾的水上牧场,至多,也只是在故乡无以为生的人们流浪异国求生的危险丛生的通道,而不是一个民族豪迈的情怀,不是安身立命的坚实国土,不是富国利民的资源宝库,当然,更不是不可侵犯的神圣主权。使国人海洋意识苏醒,切肤感受到海洋主权之痛的是一部血腥的近代史,一个帝国幻梦的破灭,中华民族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所以,这次有幸随中国渔政南海总队九天八夜的南海之行,绝对不是一次轻松的观光之旅,其意义也绝不止于一个写作者对渔政行业的一次亲身观察与体验。因为南海总队巡航守礁,这些作为本身,就蕴含了更为丰富的意义。一个后发的国家,开始意识到海洋的重要,并且行动起来,开始维护自己天然的权利的时候,却因为曾经的被殖民,因为后发,因为文化基因中海洋意识的缺乏,使一个国家维护主权的行为,也那么艰难曲折,波诡云谲,那么需要智慧与坚定。好在,我们已经在海上了。海图上的航线虽然有些曲折,但终归是指向遥远海疆,就像我站在302船的驾驶舱里,看到南中国海上,台风过后,终于迎来壮美的日出一样!

那时,我感到不是一艘船在劈波斩浪,而是整个中国,正在走向海洋!中国要走向世界,没有办法不通过海洋!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