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学《智之忍第二十三》译文与赏析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智之忍第二十三

智之忍第二十三

樗里、晁错俱称智囊,一以滑稽而全,一以直义而亡。

盖人之不可智用之,过则怨集而祸至。故宁武之智,仲尼称美;智不如葵,鲍庄断趾。

士会以三掩人于朝,而杖其子;闻一知十之颜回,隐于如愚而不试。噫,可不忍欤!

【译文】

秦国的樗里和西汉的晁错都号称“智囊”。樗里善于用滑稽的行为掩盖自己的智慧,因此保全性命并得到善终;而晁错却因性情耿直、敢说敢为,被腰斩于市。

人不可以无智谋,但用智太过,就会招来别人的怨恨,甚至灾祸。所以卫国的宁武在国家太平的时候就表现得很聪明。在国家动乱的时候,便装作糊涂,孔子称赞他善用智谋;《左传》载成公十七年,鲍庄将齐国大夫庆克和皇太后私通的事告诉别人而被皇太后设计陷害砍了脚,孔子感叹鲍庄的智慧不如葵花,葵花还能向着太阳,用叶子保护自己的根。

《国语》载:春秋时范武子的儿子范文子凭猜出三个哑谜的谜底而在朝廷逞能,范武子于是杖打儿子;孔子的弟子颜回,听到一件事能知道十件事,但他从来不显现和使用这份智慧。有智慧的人还要善于运用自己的智慧,做到大智若愚,才能不断增长智慧。同样有智慧也可能导致不同的结局,怎能不忍忍炫耀聪明才智的心呢!

【评析】

俗话说:“人怕出名,猪怕壮。”秦国的樗里和西汉的晁错都号称“智囊”,但他们的命运却截然相反,前者保住性命,后者死于非命。在社会上生存处世,必须懂得韬光养晦和隐藏智谋,不懂得韬光养晦和隐藏智谋是很危险的事情,因为你毕竟要与别人打叫道。所以,该愚笨的时候,就忍耐着,去显露你的笨拙,并不是什么丢人的事情,这实在是一种生存和保身的智慧。

典例阐幽 把锋芒藏在口袋里

在中国历史上,荀攸以智慧和谋略着称。自从受命军师之职以来,荀攸就跟随曹操征战疆场,筹划军机,克敌制胜,立下了汗马功劳。平定河北后,曹操即进表汉献帝,对荀攸的贡献给予很高的评价。封荀攸为陵树亭侯。

荀攸有着超人的智慧和谋略,不仅表现在政治斗争和军事斗争中,也表现在安身立命、处理人际关系等方面。他在朝二十余年,能够从容自如地处理政治漩涡中上下左右的复杂关系,在极其残酷的人事倾轧中,始终地位稳定,立于不败之地。三国时代,群雄并起,军阀割据,大大小小不计其数。以臣谋主、盗用名僭号的事情屡有发生。在这样风云变幻的政治舞台上,曹操固然以爱才着称,但作为封建统治阶级的铁腕人物,剪除功高震主和略有离心倾向的人,却从不犹豫和手软。荀彧身为曹营第一号谋臣,因为死保汉室而不支持曹操做魏公,一样被逼迫自杀,荀攸则很注意将智谋应用到防身固宠、确保个人安危的方面。

那么,荀攸是如何处世安身的呢?曹操有一段话很形象也很精辟地反映了荀攸的这一特别的谋略:“公达外愚内智,外怯内勇,外弱内强,不伐善,无施劳,智可及,愚不可及,虽颜子、宁武不能过也。”可见荀攸平时十分注意周围的环境,对内对外,对敌对己,迥然不同,判若两人。参与谋划军机,他智慧过人,连出妙策。但他对曹操、对同僚,却注意不露锋芒,把才能、智慧、功劳尽量掩藏起来,表现得总是很谦卑、文弱、怯懦。

有一件事很能说明问题,他的姑表兄弟辛韬曾问及他当年为曹操谋取袁绍冀州的情况,他却极力否认自己的谋略贡献,说自己什么也没有做。荀攸作为曹操的重要谋士,为曹操“前后凡画奇策十二”,史家称赞他是“张良、陈平第二”。但他本人对自己的卓着功勋却是守口如瓶、讳莫如深,从不对他人说起。

荀攸与曹操相处二十年,关系融洽,深受宠信。从来不见有人到曹操处进谗言加害于他;也没有在一处得罪过曹操,或使曹操不悦。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荀攸在从征孙权的途中善终而死。曹操知道后痛哭流涕,对他的品行,更是推崇备至,这都是荀攸以智谋而明哲保身的结果。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