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张惠言
【原文】:
余既作《游黄山赋》,或恨其阙略,非昔者居方物、别图经、沐浴崇陴(pí)、群类庶聚之意也。乃复捃(jùn)采梗概,为之赋云:
丹阳之南,蛮障之中,有黟(yī)山焉,是曰“三天子之都”。上络斗纪,下楼衡巫。外则率山崔嵬,于近作嶂;陪以大鳙,属以匡庐。庐江出其西,渐江出其东。千源万湲(yuán),经营淡澹。各走相诡,宛潬(shàn)黯(àn)(dǎn),回锜(qí)隘甗(yán),迫触輡輱(kǎn kàn),逆阞(lè)孙(xùn)理,梢窘出窞(dàn)。势若矢激,不可迫览。雷出电追,转石异声,闛(táng)沛汩戾(gǔ lì),泙(pēng)龙铿訇(hōng),漻(liáo)缪(hān xiā),磕(kē)磕悲鸣,钟镛穆羽,将枪代更,荡秽(hùi)澡堨(òi),纤潜不藏。文锦鳞砾,莹莹煌煌。若此者数百千处,然后湀(guǐ)辟会流,交注群输,涖(lì)涖潼(tóng)潼。上合彭蠡,下达曲江。
尔其大势,则岎岭(fén qián)崆(kōng)崇,纠缠崛崎(jué qí),积沓匼匝(ǎn zā),阴阳蔽亏。夫容菡萏,倚天无茄。形精互辉,灼若朝霞。其曾高,则上出阊阖,平睨寒门,頫(tiào)视一气,空如下天。其穷阴,则涸冱(hù)憀悷(liáo lì),昧不见太阳。乃有因提之雪,循蜚之霜。其石,则踸踔(chěn chuō)刻削,(gǎn)累增积,撙总别追,重叠并益,将颠复稽,附蹑蹠(zhí),纵横駥(hài)盱(xū),震心警魄,黝质斑采,炫燿龙鳞。随物成象,百怪千端,若有鬼神,突怒凌厉,单不知其所原。增岩重岫,懿窈冥,环橑(lǎo)复笮(zé),胁施珑玲。阳光迆(yǐ)辉,疑自地,不见天形。或乃澒(hòng)灶金鼎,威蕤玢(bīn)灵,匡床方几,罗于其庭。霞文碧篆,守以六丁。
尔乃览其支络,周其宫别:于前则云门豁(xiǎ),兀峙高阙。夫容桃花,紫石丹沙,叠障掷(bō),青鸾石人,儦(biāo)儦茷(pèi)茷,爰有温泉,是之自出。天都巍巍,岿然特雄。莲花右起,争隆匹崇。红杳交错,洪纷冯戎。群峰来朝,若环紫宫。其上则有仙扉石室,醴泉之池。日精月魄,藏华发奇。其左则天柱屼屼(wù),探珠参差,轩辕上升,仙乐天衣,青镡(tán)白鹅,岭嶙峣嶷。九龙悬泉,消摇之溪,堪(chēng)溶洗,千态万状,澄奠百尺,辉黛沈飏。列如緐星,挥布茫望,于中乃有锦鳞扬髻,石班无雄,(nà)鱼儿啼。其右则有飞云龙际,容成浮邱。石床布水,圣泉飞来。松林采石,紫云翠微。霍鲜互别,(xiān)翔相追。其谷则乖龙老蛟,蜿蜷渊处。千瀑乱入,冬夏激雨。鸿扶延延,云转雷聚。丹台中填,是曰天海。(mǎn)概众皱,棽(shēn)棽累累。冢彯(piāo)厥崭,陴贡其惶。络绎臬杌,蔼空流光。赩(xì)霞歈(hē)焱髦纷前,翠彩瀖(huò)(huò)般爚(yuè)旁。于后则仙都岧(tiáo)峣,师子亹(wěi)奋。丹霞石琴,属以始信。从石筍植,缘卒而起,箾(shuò cēn)蟆岶(mò pò),偨(cī)池未已。
尔乃其木,则有木莲九照,神州无偕。檀杻(niǔ)蓊(wěng)柏,海桐辛夷,枫檆(shān)(jìng)榔,枞(cōng)桂黄杨,枒(yē)权交柯,魁瘣(lěi)纷扬,冯凌藩京,郁郁(zǔn)。上矗重阳,乔羽聂炕。旁却日月,中稽风声。摄槸(shè)(yì)叫嚣,无时晏宁。颓根阴干,出火自照,辉辉荧荧。其下乃有白虎苍豹,素蜼(wèi)元熊,山闾一角,丑鹿人从,倏来报往,惊嗥群讧。貜(jué)父喜顾,子猿公,苍髯修颜,接干回丛,透脱牢落,夭掉无穷。其上乃有双鹓独鹤,列仙之乘。碧鸡流离,雍雍婴婴。频伽之鸟,引曲赴节,若调乎簧笙。其松则枝梧节族,肤石鬣云,蛟螭倒投,之而鳍鳞。仰瞩撇烈,不见柢(dǐ)根,奇瑰(guī)易貌。视之无穷,察之无端。其下乃有琥珀威喜,伏灵石脂,蕴精閟采,仙灵是资,草则铺于披靡,轧芴(wù)蔚(duì),蘼芜突,蒟蒻(jǔruò)薜荔,珊瑚翠云,龙脩云雾,春芳隐隆,秋馥霍,花散荣,翕(xī)习蔓茗。青碧翠紫,菲菲菁菁,炤(zhào)燿煌扈,不可纪名。粤有大药,黄连山精,余粮大苦,茱(zhū hù)回芸,赤砂石乳,紫芝九茎,石蓝之花,千年一荣。神农未知,俞跗未更。若乃黄柑丹杏,桃栗杜樼(zhēn),枇杷棠梨,若榴木兰,彼子楙(mào)梅,罅(xià)芳裂芬,林禽崖密,松肪出焉。
尔乃其悬磴突駴,揭孽侧足,庾(lǚ)犯崒,坌(bèn)踏确峃(xué)。仰冠倾陊(duò),俛(fǔ)跖窈邈。震震栗栗,万端异类。气尽汗駴,怳怳魂队。进不敢征,退不得喙。悠忽怊怅,目不敢睐,蚑(qí)息扶服,熊经鸟(háng),然后得届焉。若其凌鸿濛,贯倒景,憩湎泫,息滓溟,浮恍惚,超虚无,烂昭昭,神灵居,沆瀣(hàng xiè)涌,琼英充,偓佺厮征,歘(xū)扈丰融,聚穀公乐,呼吸亡双。
于是天雨新霁,蔚荟朝。曀(mèi)坱圠(yǎng yà),滂洋四施。襄混怀隧,冯谾(hōng)陵夷。东混扶桑,日之所出,南溃炎风,西淹总极,北冱(hù)积冰,漫漫汨汨。风至波起,天地岌显(yè),状若浮海,说于碣石,法法积(líng),化为鱼鼋,徽(méi)鲸奔鲵,稠(ào)缤翻。土囊郁勃,万响怒叫。惊禽悲兽,跖魂哀啸,辚辚隐隐,不知处所,頫聆忽荒,皆在水下。翔阳震荡,涌波凭兴。浮彩下烂,绚耀上升。天纪地纬,蓶(wéi)扈煌荧。九光十彩,转互代更。蓬莱阆风,昆仑曾城,琪树建木,珊瑚琳瑉(mǐn),戴胜虎齿,雒阳流形,芒芒无端,随望而生。细缊元黄,憺(dàn)将会,戫(yù)凭蒙龙睨天縡(zài),灵之(fēi)镇高迈,横凌九坑杳天外。于胥乐兮发蒙盖。
【译文】:
我写完《游黄山赋》之后,时时遗憾其文简约疏露,未能尽意,不是昔日记叙物产、辨别地理、置身高山低谷、类聚众物的意旨,便又搜求大略,作赋说:
在丹阳的南边,南方群山之中,有座黄山。这座山又叫“三天子之都”。在上星纪分野属斗,在下则连接于衡、巫二山。外面则有高高的率山,在近处作为屏障。陪衬以大鳙山,连接庐山。庐江发源于它的西麓,渐江发源于它的东侧;千万条溪流,盘曲蜿蜒,水势荡荡,波光荡漾,纵横交错,背道奔流,萦曲幽深。两岸山石嵌空倾斜,有如上大下小的欹甑。水道狭窄起伏,或违逆地脉,顺从地势,水行纡曲不畅,一旦冲激出渊,势若箭发,不可临近观览。水击石转,声鸣如雷,惊天动地。水盛流急,如钟鼓齐鸣;水流空谷,幽咽悲吟。有时似沉重的钟声,有时又似和悦的羽声,更相交替,起伏顿挫。急流荡涤污秽尘埃,溪水清澈见底,细小的东西也无法潜藏。鱼鳞石色,光彩闪烁。像这样的溪水,黄山脚下有几百几千处,然后汇合一处成为通流大川,百溪交汇一同流向远方。浪花高卷,涛声轰响,上游连接鄱阳湖,下游到达曲江。
至于黄山的总体形势,则是高大险峻,连绵起伏,峥嵘陡峭,山峦集聚重叠,遮日掩月,黄山就像或怒放、或含苞的荷花,倚傍苍天繁密茂盛,只见红花,不见绿茎。形貌神态交相辉映,鲜明红艳有似朝霞。黄山高峻,在上耸出于天门,远眺北方的北极山,俯视天地,浑然一体,空旷浩瀚有若苍天降在脚下。黄山的背阴之地,则冰封雪覆,凄怆萧瑟,天色昏暗,看不见阳光,只有多年的积雪和冰霜。黄山之石,则起伏陡峭,重叠累积,或簇集分堆,或重叠合聚,悬石倾斜将坠未坠,若弯腰垂头依石攀援,山石纵横交错,起伏不定,令人胆战心惊。石质黝黑,色彩斑驳,像龙鳞一样熠熠生光。依物呈现出不同的形象,形形色色,千奇百怪,像有鬼神依附,突起飞扬,气势雄健,只是不知它们最初是怎样创造出来的。岩石层层,山洞重重,深邃昏幽,暗淡迷濛。重屋层宇,宫室相连,屋宇设施精巧玲珑。阳光斜照,怀疑太阳是从地上放出光芒。看不见天空浩瀚的形态,只见水银炉灶黄金锅鼎,光彩缤纷华丽,方正安适的床榻几案,罗列在堂前,彩云图纹,青绿篆刻,六丁神在此守护。
若是游览石室的分支,周游欣赏宫室四周的景色:在宫前,则云门洞开,两边高高的楼台对峙耸立。荷花桃花,紫玉朱砂,山若屏障,石似掷钵,青鸾凤鸟,石刻人像,数量众多,排列严整。那里还有温泉,汩汩自涌。天都山巍峨入云,岿然屹立,格外高大。莲花山矗立右侧,好像要与天都山争比高低。红霞杳渺,光彩交错,宏伟绚丽。众峰簇聚,来朝拜主峰,好像拥绕着天帝的宫禁。在上则有入仙之门和修炼的石洞,甘泉渊池。太阳和月亮,蕴藏着光华,放射出奇彩。在左面,则是高峻的天柱山,山势起伏,犬牙交错,有如珍珠参差。轩辕峰和上升峰上有仙人的乐器,仙人的衣衫,山似青剑白鹅,高峻险恶。九龙瀑布高挂,逍遥溪水,依随山势起伏跌宕,悠然流淌,千姿百态,澄澈渊水竟有百尺之深。辉映黛山,沉潜飞扬,水花密列有如繁星。放眼望去,水中有色彩鲜丽的游鱼,扬鳍游息,石班鱼无雄性,鲵鱼像小孩儿一样地啼叫。在它的右边,则有容成峰、浮丘峰,有若云中飞龙。似床之石分布水底,圣泉从天而降。松林中遍布彩色之石,祥瑞的云气笼罩着青葱的群山。大山小丘判然分别,飞鸟互相追逐。山谷之中,则有乖龙老蛟蜿曲盘旋在深渊之中,众条瀑流争相飞入水渊。不论冬天夏日,始终似暴雨倾泻源源不断,若鸿雁遵水而飞,雁队蜿蜒绵长。云朵飘移,雷声骤响。水中有仙人居住的丹台小岛,这水名叫“天海”。总览群山倒映水中,披覆重叠。群山在天海中的倒影,就像飘带,又像城上的女墙。山影在水中不断摇动,如同空中的流光。云空光照,红霞吸附遮掩太阳的光芒,像是红色云旗飘飞于前;翠绿的色彩闪烁眩耀,布列于四周。在宫室的后面,仙都峰高峻直立,山石若狮子勉力奋起,又若红霞石琴,连接着始信峰。丛石挺立,凭依山巅拔地而起,高大密集,参差不齐看不到尽头。
至于黄山上的树木,则有花呈九瓣的木芙蓉,那是神州无双的名贵树种。檀树、梓树、蓊柏、海桐、辛夷、枫树、杉树、树、槟榔、冷杉、桂树、黄杨、椰树、权树,枝干交叉,根节盘结,纷纷扬扬。覆盖众山,葱郁茂密。上耸青天,树叶随着昼夜开合。旁枝遮掩日月,林中稽留风声。吹拂摇曳,呼啸怒号,没有一时的安宁。倒伏腐朽的根干,自出磷火照映,光亮闪烁。在树的下面则有白虎、灰豹、白色的长尾猴、黑红色的熊。独角山闾,爱跟从人的丑鹿,这些野兽迅疾往来,惊恐嗥叫,众兽争嚎。貜父喜好左顾右盼,山挥、猿公,长着灰白色的胡须长长的额,在树干上攀援,在树丛中回环。跳跃机敏灵活,成群地腾跃奔散,轻舒无比。在它的上面则有成对的鹓、单独的鹤,都是众仙所乘坐的飞禽。碧鸡、流离鸟,雍雍婴婴,和谐啼鸣。频伽鸟,按音节歌唱,好像簧笙乐器奏出的乐调。山上的松树,枝干斜交,盘根错节,皮似坚石,冠若浮云,干若蛟龙倒垂,须毛鳍鳞,似仰头瞩望欲腾云疾驰。不见树根,瑰丽多姿,看不到尽头,望不见开端。在它们的下面则有琥珀、灵芝、伏苓、石脂,蕴藏精华,隐含色彩,积蕴仙药灵气。草则随风散乱铺覆于地,苍茫缤纷,葱郁茂盛,有香草蘼芜、突、蒟蒻、薜荔、珊瑚、龙须草,生长在云雾之间。春花烂漫,秋香馥郁。开放的花朵散布着光华,长得很繁茂,满山碧绿,繁盛茂密,光泽闪烁,还有许多说不上名的花草。还有大药、金丹、黄连、山精、太乙余粮、黄药、地黄、回芸、朱砂、石钟乳、长有九茎的芝草。石蓝的花朵,千年开一次。古帝神农采药时尚不知晓,黄帝时的神医俞跗也未曾经历。至于黄柑桔、红杏、桃子、板栗、杜梨、榛子、枇杷、棠梨、石榴、木兰、冬桃、黄梅,百花争相开放;林中禽鸟在崖穴间密布,松脂从枝干上渗出。
凌空的石阶,触目惊心,崔嵬陡峭,使人畏惧,提起衣服不敢正立。山巅直插云霄,崎岖多石。仰首上观,陡峭的山峰似要倾塌;俯首下视,深远幽静。惊心动魄,险怪奇伟,吓得人们屏住呼吸,身冒冷汗,恍惚失魂,进不敢上攀,退又无处把缘,悠悠忽忽,心无所依,惆怅不已。眼睛不敢向两旁看,像虫子似的伏地爬行,慢慢蠕动。像熊一样手足并用向上爬行,像鸟一样顺山势向下滑,这样之后才得以到达峰顶。此时就仿佛凌驾于宇宙之上,穿行在苍穹的最高处,小憩于飘拂不定的流云上,安歇在混沌的自然元气之中,飘浮在隐约不清的云雾中,超越了虚无一物的清空,灿烂辉煌,仙人所居,清露涌出,玉树花朵盛开。长寿仙人偓佺飞行,飘然迅疾,斑驳陆离。聚谷公乐导引吐纳之术世上无可匹比。
这时,雨后新晴,云雾弥漫,早晨云气上升,浓云滚滚,遮天蔽日,无边无际,漫延四方,腾卷高天,笼罩天衢,铺天盖地,充塞四隅。向东方漫延到扶桑,太阳升起的地方;飘向南方,瓦解了炎炎热风;飘向西方,淹没了西域的总极山;飘向北方,包围了满山冰雪的积冰山。漫无天际,随意飘浮,天风吹来,云涛起伏,下沉至地,上浮达天,云涛高大险峻,那形状就像是波涛汹涌的大海。像站在碣石山上看大海,浩浩荡荡,积聚重叠,变化成大鱼巨鳖之形,又像是黑色的大鲸、驰游的雌鲸。动摇翻滚飘飞,洞穴繁多,同时振动,万般声响同时怒吼,使禽鸟震惊,走兽悲哀,惊魂哀号。“辚辚隐隐”的叫声,不知来自何处?侧耳聆听于浩空,好像都发自水下。太阳震惊荡漾,云涛奔涌翻腾,云朵反射的光彩照临下土,绚丽的光辉高照九天。天道纪纲,大地经纬,彩色斑斓,光华闪烁,五光十色,不断更替变换。蓬莱山、阆风山、昆仑、曾城、琪树、建木、西王母头戴玉饰、口生虎齿,额扬流形。这奇妙的仙境,广远无边,变幻莫测,随便望到哪里,就在哪里产生。云烟弥漫,好像天地将要会合,文彩烂漫,眺望天宇,神灵镇守在茫茫的高远之处,超越九州大山,飘浮杳远天外。拨开蒙蔽遮盖的云雾,大家欣喜愉悦。
【评介】:
清代的统治者在科举取士中,一方面以八股文为主,考经义论策,提倡经学、理学;一方面又开设博学鸿词科,招揽在史学、文学等方面的人才;同时又大兴文字狱。这种文化政策严重影响了当时的学风与文风。文人士子既要得以仕进,又要躲避文字狱,故在诗文写作中忌讳涉及尖锐的社会矛盾,而去追求典雅精美的艺术表现形式。这种文化政策也严重影响了赋体的写作,使之出现了复古的倾向:模仿、追求汉赋铺采摛文的表现形式,好用僻典,堆砌难字奇字,炫耀才学。推崇汉学的张惠言可以说是这种复古文风的代表,而他的《游黄山赋》和《黄山赋》则又是最典型的例证了。
这两篇赋据作者《送钱鲁斯序》中所说,大约是乾隆五十三年游安徽歙县时所作。作者先写了《游黄山赋》,意有未尽,又写了《黄山赋》。马积高《赋史》说这两篇赋“过于追踪汉人,特别是过多地堆砌难字奇字,使它的生动性、形象性受到了损害。”这是事实,它使我们在鉴赏时遇到了很大的文字障碍,也造成了心理上的隔阂。不过,在反复吟读之后,还是可以发现作者的写景状物具有很多特色。在此仅以《黄山赋》为例,简单分析一下。
《黄山赋》的构思很有特色,它采用了散点与游踪相结合的结构方式。它既不拘泥于沿着某一具体登山路线所见景致的空间顺序,又不是漫无章法的散乱。作者是在登览黄山之后,在对黄山的整体印象之中,撷取最富有特色的景观,大致上按照由远及近、自下而上的描写线索,并以某一景观为核心将其相连的景色贯串一起。如这篇赋分为五层:第一层是概述黄山的地理位置;第二层是勾勒黄山的整体气势、特征、轮廓,突出了山的高峻,石的险怪;第三层是以黄山中的宫室群为核心,主要描写了它周围的种种景观;第四层是描写黄山的树木以及与它相连的种种景观;第五层写登山的艰险与登上山巅的快乐。作者这样写来既可自由地选择组合突出的景观,又可全面地描绘黄山的全景与局部,使读者可以多方面的认识黄山。
作者在每一层的描写中所运用的手法也是各具特色的。如在第一层的描写中,作者主要通过由远及近再远的视点位移来突现黄山的总体风貌。作者先是在一极高远的视点上,粗线条地勾勒出黄山的地理位置。之后,便把视点逐渐前移,集中描绘源于黄山的溪水。先写从远处鸟瞰到的“千源万湲”、纵横交错、分道背驰的溪水网络,再写随着向溪流靠近时所看到的水道狭窄,溪流湍急,“若矢激不可迫览”;并由水势之急引出各种水声,并用各种水声的交替侧写水流缓疾的变幻;再由溪流迅疾,“荡秽澡堨”,写到溪水的清澈,这已是走到溪边才能看到的景色了。溪水清澈见底,“纤潜不藏”,使人一览无余。溪水清澈,自然可见水中游鱼,故作者又写到“文锦鳞砾,莹莹煌煌”,水中游鱼既给黄山溪水增添勃勃的生机和活泼的意趣,又进一步反衬出溪水清澈的程度。这与柳宗元《小石潭记》中所运用的以实写虚的手法是相同的。这些描写中虽然包含着夸张与想像的成分,但它却真实地再现了黄山溪水的特征,写出了游人的真实感受。最后,作者用“若此者数百千处”的过渡,自然地将视点拉远,又恢复到从高远之处鸟瞰黄山溪水的整体形势:“然后湀辟会流,交注群输,涖涖潼潼,上合彭蠡,下达曲江。”这种依随视点的位移而移步换形的描写顺序,既符合黄山景观内在逻辑的关联,又符合人们游览时的一般顺序;全景勾勒与局部工笔相融合的描写方法,既介绍了黄山的地理位置,又形象鲜明地展现出黄山溪水的具体神态。
如果说第一层是在极广阔的背景上展现黄山及周围环境地理关系的鸟瞰图,第二层则将镜头聚焦在黄山之上,已由山外的远眺近观转为山边的仰视高山。作者在简单勾勒黄山“岎岒崆崇,纠缠崛崎”的大势之后,便着重描写了黄山的高峻、山石的险怪。在具体描写之中,又较多地运用了正写旁衬的方法。如写黄山的高峻,则融入神话以夸张:“其曾高,则上出阊阖,平睨寒门,頫视一气,空如下天。”后二句很有味道,不知作者是运用拟人,代黄山峰顶而言;还是出自想像,尚未登山却已幻游山巅;还是在此播入一笔,追述登上山峰时的感受?反正我们此时早已随着作者的描绘,遐想联翩,置身于天门之上,环眺四周,俯视人寰,天壤相接,茫无边际,人在天上,天在脚下。作者在正面描写山之高峻后,又以“昧不见太阳,乃有因提之雪,循蜚之霜”的侧面描写,渲染烘托黄山之高。写山石,也同样是先正面描写它们的“踸踔刻削”、“将颠复稽”的险恶和“随物成象,百怪千端”的怪异,又用“纵横駴盱,震心警魄”的心理变化从侧面渲染山石的险怪。正面描写可展现出鲜明的形象,侧笔烘托则启发人们以无限的遐想。
到第三层时,作者已走入山中。作者在这一层中采用了定点放射的描写手法。从一固定的视点上,以宫室建筑群为中心向四周放射,依次描写了宫室群的前、右、上、左、中、后的种种景观,在一个深邃的环境中突现宫室的典雅静穆,或者说是以宫室群为核心将黄山种种不同风格的景观组构一处,描绘出一幅构思完整、场面开阔、中心突出的黄山风景图。
如果说第三层是以宫室为中心,侧重描写黄山的山、谷等地理风貌;第四层则以树木为核心,侧重描写黄山的动物、植物及丰富的物产。所用手法也不尽相同,它不是从一个固定的视点上观察不同的景观,而是由远及近,由整体到局部地渐渐推进之后,再分别描写在树木上下不同方位上不同门类的动、植物。
第五层是全文的高潮。这一层作者侧重于心理描写,通过心理的变化也写出了山路之陡,山巅之高。准确传神的描写使曾经攀登过黄山的人再次体验到了伏身半山时的恐惧和足踏山巅的喜悦。如作者以“仰冠倾陊,俛跖窈邈”来写人们爬在陡峭的半山腰时的特殊感受。仰首向上看去,刀切一样的峭壁好像是随风摇晃,随时会倾塌下来一般;俯首向下望去,幽深窈邈,深不可测,更是使人“气尽汗駴,怳怳魂队,进不敢征,退不得喙”,头晕目眩,战战兢兢,心跳呯呯,冷汗津津,“蚑息扶服,熊经鸟”,像笨拙的熊一样手足并用慢慢蠕动。呜呼,终于爬上了峰顶!长时间的神经紧张一下子松弛下来,长时间的恐惧一下子变成了喜悦。作者连用了十个三字句,用短句连叠而造成的紧促节奏表现出强烈的感情色彩,抒发了那种难以分享、难以言传的喜悦。黄山顶上所特有的、给人印象最深的便是——黄山云海。故作者集中笔墨描绘出一幅壮观的黄山云海图:写出了云海漫漫的广阔无际,写出了云涛汹涌的壮观奇伟,用云海之下的声响来衬托云海的神秘奇幽,写出了云海的璀璨瑰丽,写出了云海的千姿百态、变幻无穷。文至高潮,戛然而止,令人回味无穷。
作者面对云海幻想出一连串的神话传说中的仙境,他是将黄山比作仙山,抒发了对黄山的赞美之情,同时也抒发了他对天上仙境的向往与追求,而这种超尘脱俗高雅情趣的深层往往融注着现实生活中的某种不满情绪。若说到这篇赋的思想内容,恐怕除了对祖国河山的赞美之外,只能隐隐约约地使人产生这样一种若有若无、含蓄朦胧的感受了。
从全文看,贯穿始终的突出特点是写景状物的形象传神,准确细腻;其次便是由于作者分门别类地描写黄山的诸种景物,使文章的层次感很强。
这篇赋的确是“艺术上的成就超过思想内容的成就”(马积高《赋史》),它比较鲜明地表现出清代赋体复古时期的普遍特征。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