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德礼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克莱门特·理查德·艾德礼(Clement Richard Attlee,1883—1967),英国资产阶级政治家,英国工党前领袖、首相。



艾德礼1883年1月3日出生在英国一个富裕的家庭。他家世代住在靠近伦敦南部的萨里郡李家林子,艾德礼的姓由此而来(At Lee Wood,住在李家林子的人)。祖辈务农,也作谷米商人。艾德礼的父亲是伦敦很有地位的律师。母亲是名门闺秀。

艾德礼小时曾跟姐姐的家庭教师学习法语,后来由母亲给他授课。1892年初,他进入赫特福德郡一所类似私塾的预备学校,学习《圣经》。艾德礼在海利勃莱学院念书五年后,进入牛津大学。他爱好诗歌和历史,想取得这方面的学位,但学习成绩一般。后来他又学习法律,希望将来依靠父亲的声望在司法界立足。

1904年,艾德礼从牛津大学毕业。他在伦敦内殿律师学院实习了一个阶段,1905年正式取得高级律师资格。他因未能找到有固定收入的工作,只是偶尔有一点律师业务,便对律师职业渐渐失去兴趣。

艾德礼在闲散之际,曾到伦敦东部斯特普尼的儿童收容所工作,获得微薄的收入。找不到满意的工作和从事社会服务,使他对民间疾苦有所了解,对劳动群众产生一定的同情。当时,他喜欢阅读一些有关社会改革的书刊,自称为社会主义者。

1907年,艾德礼由一位名叫汤米·威廉斯的码头工人介绍,加入独立工党。翌年参加费边社。他主要在基层党组织中活动,针对某些立法或政治问题在群众中进行宣传,成为一名社会活动家。1913年,艾德礼任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社会科学教师。他与工党的著名人物拉斯基和达尔顿等在工党青年中开展政治活动。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艾德礼认为“这个战争并不只是敌对的资本主义制度之间的战争”。他积极支持英国政府参加这场战争,自己年过30岁,仍然要求入伍。他先后在地中海沿岸的亚历山大港、希腊、小亚细亚半岛和欧洲大陆服役,曾经受伤。他于战争结束前夕退伍,已是陆军少校军衔。

战争结束,艾德礼回到伦敦的斯特普尼自治镇参加工党的活动。1918年,艾德礼参加伦敦郡议会竞选,以80票之差败于自由党人。在1919年斯特普尼镇议会竞选中,工党在全部60个议席中夺得43席,艾德礼被推选为镇长①。这是他一生中首次担任公职。艾德礼把全伦敦15个自治镇中的工党镇长邀集起来组成联谊会,他被推选为联谊会主席。镇长职务使他取得了作行政官吏的许多经验。

1922年,自由党人劳合·乔治内阁垮台。大选中,艾德礼在莱姆豪斯选区以微弱多数当选下议员。因工党在选举中取得重大胜利(共得142席),工党领袖麦克唐纳被选为议长。艾德礼作他的私人秘书。1924年,英国从资本主义经济的暂时稳定走向萧条,招致保守党的鲍尔温内阁倒台。工党领袖保证对资本主义的忠诚,得到自由党的支持。麦克唐纳以少数党领袖身份组织了英国历史上第一届工党内阁。艾德礼出任国防部次长。但麦克唐纳政府缺乏稳定多数,执政数月后倒台。

1929年保守党内阁任期届满。国家面临经济危机。工人大量失业,人们对保守党普遍不满。大选结果,工党得287席,超过保守党所得的260席。麦克唐纳再度以微弱多数组阁,他言而无信,没有让艾德礼参加内阁;只是在1930年任兰开斯特公爵郡大臣的莫斯利辞职时,才指定艾德礼担任这一内阁职务。1931年,艾德礼改任邮务大臣,参加首相经济顾问委员会的工作。

这时,英国经济危机加剧。工党无力解决失业问题,党内发生分裂。独立工党从工党中分裂出去。内阁成员离心离德。艾德礼仍留在工党内,并与独立工党决裂。1931年5月,国际金融危机,伦敦黄金外流。内阁在如何解决这一问题上,意见分歧。 8月,工党政府垮台。10月底大选时,工党惨败,只得46席。艾德礼照样当选,任工党议会党团副领袖(领袖为兰斯伯里)。

1934年兰斯伯里年迈多病,由艾德礼代理工党议会党团领袖。当时,战争危机逐渐增长。工党内部以兰斯伯里为首的很大一部分人持和平主义立场,反对武装自卫;另一部分人则主张与共产党合作。艾德礼反对这两种倾向。他主张依靠国联建立各国的集体安全体系,反对法西斯的侵略行为。1935年10月工党年会上,兰斯伯里因不主张反对意大利侵略阿比西尼亚而遭到指责,辞去议会党团领袖职务。大会推选艾德礼继任。此后,他持续掌握党权达21年之久。

1935年大选,工党总共赢得154个议席,艾德礼成为举足轻重的反对党领袖。他撰写了《工党的展望》一书,辱骂共产主义是“极权制度”,无产阶级专政是“法西斯独裁统治”;宣传英国应“保存不列颠政府体制的主要结构”,实现“国有化”,通过“宪制改革”的道路向“社会主义”和平演进。该书宣称:“如果工党重掌政权,它将设法领导世界走向和平、裁军和繁荣”,反对“某些国家具有向其他国家发号施令的权利”;主张“彻底抛掉视为英国资本家独占的剥削领域的殖民帝国的观念”。

三十年代中期,保守党的张伯伦政府推行绥靖政策,助长了德意法西斯的侵略活动。艾德礼作为工党领袖起初曾支持政府的政策。他在1937年说:“每个议员都承认他(指张伯伦)对和平事业作出的贡献”。只有在“慕尼黑协定”引起英国人民普遍反对时,以艾德礼为首的工党议会党团才在议会中对该协定投了反对票。1938年9月,工党领导的全国劳工理事会发表声明,反对政府向希特勒让步。丘吉尔在9月20日致电艾德礼说:“你们的声明给不列颠民族增了光”。

1940年4月德国军队占领丹麦, 5月在挪威登陆,直接威胁英国的安全。这引起英国上下对张伯伦政府的不满。工党在议会的辩论中对张伯伦政府投了不信任票。张伯伦为挽救内阁危机,主张组织一个以他为首的联合内阁,征询艾德礼的意见。艾德礼予以拒绝。

1940年5月10日,丘吉尔组织有各党派参加的五人战时内阁。艾德礼代表工党入阁,任掌玺大臣。1941年担任副首相兼自治领大臣。在丘吉尔出国期间,艾德礼主持内阁会议。总的说来,他支持丘吉尔制定的内外政策。在任副首相期间,由于权力操纵在丘吉尔手中,艾德礼及其领导的工党处在配角的位置上。例如,丘吉尔知道美国制造和向日本投掷原子弹的计划,但事先没有告诉艾德礼。1945年4月派往旧金山筹建联合国的英国代表团,由保守党的外交大臣艾登任团长,艾德礼身为副首相却处于被领导地位。

在战争要结束时,英国政党之间的勾心斗角日渐激烈起来。丘吉尔以反法西斯战争领袖和世界名人自居,试图以联合内阁的形式,继续把持政权。艾德礼鉴于1935年以来工党所得选票不断增加,想取代丘吉尔由他组织工党内阁。1945年5月的工党年会,一致通过不赞成组织联合内阁。

5月21日艾德礼致函丘吉尔,不仅拒绝他战后继续维持内阁现状的要求,还反对把内阁任期延长到日本投降之后,认为那是一种类似法西斯独裁的作法。工党的内阁大臣于当月全体辞职,成为丘吉尔“看守内阁”的反对党。接着,展开了一场空前激烈的竞选活动。双方由政策宣传发展到人身攻击,而在实行社会改革问题上,工党提出了一个调门很高的竞选纲领。它提出,战时规定的国家对经济的监督应予保留,主张把经济的主要部门如英格兰银行、煤炭工业、冶金业、动力经济和运输业收归国有。纲领表示,工党有信心实行土地国有化,努力促其实现。在对外政策上,纲领要求保持与苏联的同盟关系。工党的这个竞选纲领迎合了当时英国人的情绪,而保守党只是提出了一个对工党进行批评的纲领,没有对内外政策提出某些明确的保证。加上自从“慕尼黑协定”以来,保守党已失去人心;大战又使人民承受无比沉重的负担。这场选举中,艾德礼获得空前的胜利,工党有393名议员当选,以绝对多数组阁。

1945—1950年的艾德礼内阁是工党头一次真正掌权的内阁。为了挽救战后英国在经济上和政治上的颓势,艾德礼采取了一些“开明”的内外政策。

战后,英国资本在国际上遇到美国和其它一些国家的竞争。为增强竞争能力,工党政府在1945—1947年实施了包括煤矿、煤气、电力、国内运输、海外航空、电报、英格兰银行在内的七个“国有化”计划。工党政府付给这批收归“国有”企业的业主超过其原股价值多倍的“补偿金”,总额高达25亿英镑,另外还给以不论盈亏都应偿付的高额利润债券。原业主将继续保持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地位。这一措施肥了资本家,使企业纳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轨道,丝毫未改变资本主义剥削制度。艾德礼在回忆录中说,他的“国有化”政策并没有遇到来自资本家的真正的反抗。

为防止战后在英国出现革命运动,工党政府在1945—1947年间向劳动人民作了一些重大“让步”。如废除1927年的工会法,恢复工会的合法权利;实行保健制度,规定给居民免费医疗;为抑制食品涨价,发给食品津贴;实行社会保险制度,凡因疾病、失业和怀孕而发生经济困难,以及寡妇和老年人,均给以补助金。政府还修改议会法,削弱上院权力,使法案能迅速通过。工党政府的上述措施亦未根本改变劳动人民的境况。

战后工党政府缩减民用工业,使数以万计工人失业。1948年2月艾德礼发表“个人收入、支出和物价的声明”白皮书,在冻结工资的同时提高物价。商品零售价格从1947年6月至1949年9月上涨12%。工党政府还增加税收,减低粮食配给额,削减社会福利费和房屋建筑费。工党政府还千方百计破坏工人运动,借口某些企业“国有化”,剥夺了这些企业工人的罢工权利。

工党领袖曾把上述施政措施说成是建设“新社会制度”即“民主社会主义”的步骤。艾德礼在1948年1月声称:这种制度将把个人自由与计划经济、民主与社会主义结合起来,把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优点结合起来。实际上,工党政府的所谓“社会主义”没有触动英国社会的基础,没有改变英国无产阶级的阶级地位,只是资本主义的别称。

艾德礼把工党的外交政策概括为“对世界和平的忠诚”。他说:“对工党来说,帝国主义当然是被诅咒的东西。工党不主张一个民族剥削另一个民族。”由于战后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工党政府不得不把自己的殖民帝国改称英联邦,允许印度、巴基斯坦、缅甸、加拿大、新西兰等一系列海外殖民地独立或给予较大的自治权。1948年1月,艾德礼在一次会议讲话中指出:“西欧是不能作为一个经济单位而独自存在的,因而有与非洲及其海外领土更广泛地结合起来的愿望。”工党政府在“殖民地的开发与福利”、“帮助落后地区的人民”等名义下,继续对原来的殖民地和没有取得独立的殖民地实行剥削。特别在1948年派兵镇压马来亚的民族解放运动,进行了连年残酷的殖民战争。

在对美国和西欧的关系上,艾德礼政府接受美国的马歇尔计划。1949年4月,英国参加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美国空军允许驻扎在英国。艾德礼一反过去工党反对重整军备的政策,强调实力是最可靠的因素,于1951年1月提出庞大的军事预算,宣布“英国可望在今后一年内组成22个装备齐全的步兵师”。工党政府积极支持美国侵略朝鲜的战争,派出6,000名陆军和一些海军舰艇参加朝鲜战争。

工党政府考虑到经济政治因素,期望保持英国与中国的贸易,并考虑到英联邦国家印度、巴基斯坦、锡兰(斯里兰卡)等国对中国的态度,在1950年1月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这个问题上采取了不同于美国的立场。1954年艾德礼率工党代表团访问我国。

艾德礼的施政措施使劳动人民失望。工党在1950年2月大选时选票下降,它在下院仅仅获得6席微弱的多数,几乎难以组阁。组阁后,年老的阁员不得不在忙于公务的同时,参加下院的每次表决。保守党存心用疲劳轰炸术,坚持开会到深夜,以便把工党拖垮,以至有的阁员相继引退或死去。艾德礼走投无路,只得于1951年解散议会重新举行大选。结果,保守党得321席,工党只得295席,被迫下台。

艾德礼下台后继续充当反对党的领袖,主持工党的“影子内阁”达五年之久。1955年大选中工党再度失败,只得到277席,保守党得344席。艾德礼眼见东山再起无望,随即引退,被封为贵族,进入了上院。1964—1967年任英国战略研究所所长。

艾德礼于1967年10月8日逝世,终年84岁。

艾德礼一生著有《社会工人》、《走向社会主义的意志和道路》、《工党的展望》、《英国面临着战争》、《此生巧遇》(或译作《幸运时刻的人》)和讲演集等10多种书籍。其中除晚年的回忆录《此生巧遇》外,绝大多数都是为了宣传工党的“社会主义”及内外政策的急就章,而以《工党的展望》为其代表作。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