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波克拉特斯(Hippocrates,约公元前460—377),古希腊著名医生,欧洲医学奠基人,被尊为“医学之父”。
关于希波克拉特斯的生平,留下的资料十分贫乏。他同时代的著名哲学家柏拉图曾两次提到他,称他为“科斯岛的神医”,说他曾从事医学教育。亚里斯多德称他为“伟大的医生”。公元前三世纪,以弗所的希腊医生索拉努斯写过希波克拉特斯的传记。那时离希波克拉特斯已五百多年,其内容很多是传说和想像,并不完全可信。但是,这本传记仍然是研究希波克拉特斯的重要史料。近代学者对它作了一番考证,去伪存真,大体上弄清了希波克拉特斯的主要经历。
希波克拉特斯出生于小亚细亚科斯岛的一个医学世家。他的父亲赫拉克列伊德斯是一位医生,母亲菲纳列塔是接生婆。希波克拉特斯从小就随从父亲学医。父母双亡之后,他曾在希腊、小亚细亚、黑海沿岸、北非等地游历,行医,广泛接触和学习各地的民间医学,也曾在故乡科斯岛的医学学校里从事医学教育。他是古希腊科斯医学学派的杰出代表,享有崇高的声誉。公元前377年左右,希波克拉特斯死于古希腊帖萨利亚的拉里萨。他的儿子、女婿和学生都是医生。
在希波克拉特斯的名下,留下了十分丰富的医学著作,总称为《希波克拉特斯文集》。这部医学巨著共有70卷,流传至今的有60卷,涉及解剖学,病理学,各科临床诊断,妇科、儿科疾病,外科手术,饮食与药物治疗,预后,医务道德等许多方面。近代研究者认为,《希波克拉特斯文集》并不都出自希波克拉特斯手笔,因为这些作品内容庞杂,理论与风格也不尽相同,甚至还包括了哲学著作。人们推断,这些著作可能是科斯岛的医学学校图书馆的一部分藏书,公元前三至二世纪时运到了当时的学术中心——埃及亚历山大里亚的图书馆。公元一世纪,亚历山大里亚的学者把这些著作汇编成册,归在希波克拉特斯的名下,以《希波克拉特斯文集》行世,其中难免有伪托之作。据近代学者考证,一些重要的医学著作,如:《论风、水和地方》、《瘟疫》、《骨折》、《关节复位》、《头颅创伤》、《急症饮食》、《预后》、《箴言》等出自希波克拉特斯的手笔。在这些作品中,反映出了进步的科学思想,临床诊治中的熟练技术和精细的观察能力,是长期医学实践丰富经验的总结。这些著作中,也表现出了朴素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希波克拉特斯的医学著作,对欧洲医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近代医学产生前,它一直被当作医学教学的基本教材而广泛流传。
希波克拉特斯生活在古希腊奴隶社会繁荣,民主政治高度发展和文化昌盛的时代。在这种有利条件下,科学冲破了宗教迷信的束缚,取得了巨大进展。希波克拉特斯的功绩就在于把医学从宗教迷信中解放出来,为医学奠定了科学的基础。在他之前,医学还禁锢在宗教迷信和巫术之中,人们认为疾病是神的“谴责”,特别是对癫癎症,人们普遍把它看作是“神病”。人们得了病,就到庙里去求神问卜,靠符咒祛病。病人不但被骗走大量钱财,而且往往因延误而致死。希波克拉特斯对“神赐疾病”这种陈腐观念提出了挑战,把它斥之为“魔法师、江湖术士和骗子手之流”的勾当。他指出:“我相信,这种疾病(指癫癎)一点也不比其它疾病神秘,而是与其他疾病一样,具有同样的性质和相似的起因。”
希波克拉特斯摈弃“神赐疾病”的谬说,努力探求人的机体特征和疾病的成因。他提出了体液学说,认为复杂的人类机体是由血液、粘液、黄胆和黑胆四种体液组成的。它们都是腺的分泌物。他又认为,这四种体液在人体内的混合比例是不同的。因此,他把人分为四种气质类型:多血质、粘液质、胆汁质、抑郁质。希波克拉特斯关于人的气质的成因的解释并不正确,但是他提出的气质类型的划分及其名称却一直沿用到现代。他还根据体液学说,探求疾病的起因,认为疾病是由四种液体的不平衡引起的,而体液的失调是外界因素影响的结果。
希波克拉特斯的《论风、水和地方》,是古典医学名著。在这篇著作中,他详细地论证了自然环境等外界因素对人的健康的影响。他指出,当一个医生进入一座城市时,首先应考虑这座城市的座落方向、土壤、气候、风向、水源、水质、饮食习惯、生活方式等等,因为这些自然环境因素对人的健康和疾病有密切关系。对于这种观点,现代医学界都是一致称道的。
希波克拉特斯记录了许多疾病的症状,研究了发病的原因,其中对尿路结石的研究尤为成功。他认为,尿路结石是由于饮用不洁的水,尿中最稠和最混浊的部分凝结而形成的。凝结物不断增大和变硬,便引起剧烈的阵痛,甚至因此堵塞尿道,导致尿闭。对尿路结石的这种解释与近代科学的解释很相似。
在疾病的治疗方面,希波克拉特斯也有许多独创的见解。他把疾病看作是发展着的现象,认为医生医治的不仅是疾病,更重要的是病人,不能见病不见人。在治疗中,必须首先注意病人的气质、特征、生活方式等因素。他特别强调“自然疗法”,主张不要轻易用药,应尽量使身体自行恢复健康。“寄希望于自然”,“相信自然的康复力”,这是希波克拉特斯的名言。为了使机体自行康复,他特别重视病人的饮食。在他之前,一些庸医经常以让病人挨饿作为一种治疗方法,希波克拉特斯认为,这是十分荒唐、愚昧的。他认为摄取丰富的营养是战胜疾病的重要方法。只有在必要时,才用药物治疗;在用药时,必须对症下药。希波克拉特斯还认为,在治疗过程中,只有医生克尽职责是不够的,病人、护理人员和周围环境也必须予以配合。
希波克拉特斯第一次提出“预后”这个概念。在《预后》这篇著作中,他指出,医生不但要对症下药,而且要根据对病因的解释,预告疾病发展趋势,可能产生的后果和康复的情况。这就把治疗提高到了一个更高的水平。
在外科学方面,希波克拉特斯也作出了重大贡献。在当时,尸体解剖为宗教与习俗所禁止。希波克拉特斯等人冲破了禁令,秘密进行了人体解剖,获得了许多关于人体结构的知识,为外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希波克拉特斯文集》中遗留下了《骨折》、《关节复位》等著作,记载了各种骨折病例和脱臼复位的方法。最著名的外科著作是《头颅创伤》,详细描绘了头骨损伤和裂缝等病例,提出了施行手术的方法。其中关于手术的记载非常精细,所用语言也非常确切,因此,近世的研究者认为,这是希波克拉特斯亲身实践的经验总结。
《希波克拉特斯文集》中有一卷叫《箴言》,辑录了许多关于医学的至理名言,也有许多关于人生哲理的格言:“人生短促,技艺长青”,“机遇诚难得,试验有风险,决断更可贵”,“寄希望于自然”,“沉疴需猛药”,“无故困倦是疾病的前兆”,“暴食伤身”, “简陋而可口的饮食比精美但不可心的饮食更有益”。这些格言一直脍炙人口,在今天仍不失其风采。
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希波克拉特斯树立了朴素唯物主义的世界观,重视亲身调查研究,这是他的难能可贵之处,也是他取得成就的重要原因。
传说希波克拉特斯与古希腊杰出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德谟克利特过从甚密。德谟克利特专心致志地从事自然科学和哲学的研究,不理家业。他的族人为了霸占他的财产,以疯癫和败家的罪名对他提出控告。希波克拉特斯得知消息后,立即赶到阿布德拉,为德谟克利特治病。会面之后,德谟克利特侃侃而谈,谈到了哲学、政治、国内外情况,也谈到了医学,因为德谟克利特对医学也有精深的研究,曾用他的原子论来解释疾病,认为瘟疫是通过原子传染的。希波克拉特斯立刻明白了,在他面前的根本不是疯子,而是一个智慧出众的思想家。在法庭上,希波克拉特斯证实:“他不是疯子”,“如果有什么毛病,那是你们,而不是德谟克利特。”终于使法庭对德谟克利特宣告无罪开释。以后这两位巨人经常见面、通讯。
另一则故事说,公元前431年左右,雅典发生了可怕的瘟疫。人们突然发烧,眼睛变红发炎,呕吐,口内出血,抽筋,身上长脓疮,以后又引起溃烂、腹泻①。人们求神问卜,都无济于事。瘟疫迅速蔓延,雅典城内死亡枕藉,尸体躺在地上没有人埋葬。雅典政府首脑伯里克利也罹疾而亡。当时,希波克拉特斯正在希腊北面的马其顿王国担任御医。对瘟疫,人们避之惟恐不及。但是他听到这个消息后,立即辞去御医的职务,赶到雅典,进行调查研究和抢救。他发现全城中只有铁匠没有传染瘟疫,由此联想到火是可以防疫的,就在全城各处燃起火堆来扑灭瘟疫。
这两则故事均不见于当时的史籍,修昔的底斯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对雅典的瘟疫记载翔实,但未提到希波克拉特斯。这两则故事虽不怎么可信,但它们的广泛流传说明人们对希波克拉特斯的崇敬。希波克拉特斯不但以精湛的医学为欧洲医学奠定了基础,还因为全面地提出了医务道德问题,制定了医生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而名垂千古。这些医德规范以后被称为希波克拉特斯誓词。誓词的主要内容是:我以阿波罗及诸神的名义宣誓,我要恪守誓约,矢忠不渝。对授业之师,敬若父母,倘若需要,我要与他分享钱财,赡养其身。对其子嗣视若手足,如愿学医,我要热心教导,不图报酬。对我的儿子,老师的儿子以及宣誓立约的门生,我要悉心传授医学知识。我要克尽全力,采取我认为有利于病人的医疗措施,不给病人带来痛苦与危害。不把毒药给任何人。我要清清白白地生活和行医。进入别人的家,只是为了看病,不为所欲为,不受贿赂,不勾引异性。对我看到或听到的不应外传的私生活,不管与我的医务是否有关,我决不泄露,严加保密。
希波克拉特斯誓词相传已有两千多年,对医务道德的建立具有深远的影响。至今西方许多国家医生开业时都要举行宣誓仪式,誓词内容都是根据希波克拉特斯誓词制定的。
1948年,世界医协大会通过的日内瓦宣言也是以希波克拉特斯誓词为蓝本起草的。1949年,世界医协大会又通过决议,把它作为国际医务道德规则。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