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艺美学要略·论著·《江西宗派诗序》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中国文艺美学要略·论著·《江西宗派诗序》

南宋杨万里撰。此文所序,是吕本中所辑《江西宗派集》。杨万里是从江西诗派入手,最终突破江西诗派风格的界限而创立新鲜活泼的“诚斋体”的诗人。事实上,杨万里既没有突破江西派的枷锁,又没有从理论和创作上与江西派绝缘。晚年他增补吕本中的《江西诗社宗派图》为《江西续派》,把江西派比之于南宗禅,认为是诗中的最高境界,并写下这篇《江西宗派诗序》,从诗歌“风味”的角度,阐述了对江西派的独到见解。

首先,杨万里从尚风致而不尚形貌出发,解释江西派诗人之间的联系: “江西宗派诗者,诗江西也,人非江西也。人非皆江西,而诗曰江西者何?系之也。系之者何?以味不以形也”。就是说,维系江西派诗人的,并成为江西诗派统一诗风的是“风味”。所谓“风味”,即司空图所言“味外之味”,这是对艺术作品意蕴的形象概括。正是这种“风味”,在艺术上维系了江西派的存在,也正是这种“风味”,使“江西之诗”区别于“世俗之作”,这种具有美学意义的区分,不仅对江西诗派本身有积极作用,而且为杨万里突破“掉书袋”的束缚而创立的活泼自然、誉重一时的诚斋体,提供了与古典诗歌审美理论相勾连的理论依据。

其次,本文还比较了李苏与杜黄二派诗风的异同,指出李苏是“无待者神于诗者”,而杜黄则是“有待而未尝有待”的“圣于诗者”。杨万里初步从“法”与“神”的区分中,阐述了写实与浪漫风格及手法上的差异,并且借“离神与圣”, “合神与圣”的譬喻,说明作诗的关键不在乎待乎“神”或待乎“法”,而在于诗是否体现出不可“易而言之”的独特风格,从而进一步补充了他“尚风致而不尚形似”的文学主张。杨万里的“风味”理论,固然是封建社会后期文人脱离现实、逃避现实的文学观念的曲折反映,但更主要的是他体现着有宋以来文人亟待从更深层次对古典美学理论进行概括,借以指导创作,超越古人的普遍心态。所以本文不仅对理解江西诗派有指导作用,也有助于理解后世文人有关兴味、神韵等理论的美学意味。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