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修辞手法系列「什么是对举」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对举

[定义] 用两个相互对应而各自并不独立的分句,共同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的一种修辞方式。(唐松波等主编《汉语修辞格大辞典》,第246页)特点是:两个分句前后相继出现,中间不插入任何其他成分,结构相同,语义相互对应,但不能单独表义,必须同时使用才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这类句子多为日常生活中的习语,对仗整齐,读起来琅琅上口。

[例释] 根据分句的结构方式,对举可分为两类:

(1)AYA,BYB型。“Y”代表两个分句中的相同成分,A与B的意思相对。上下句结构相同,语义相同或相对,使所要表达的意思得到强化。

例1:咱们从此以后桥归桥,路归路,互不相干。

例2:他办事丁是丁,卯是卯,很让人放心。

例3:你看孩子第一次上门你就鼻子不是鼻子,脸不是脸,多不好。

例1“桥归桥,路归路”通过“桥”与“路”的对立将两个人决裂的决心形象地表达出来;例2“丁是丁,卯是卯”用“丁”和“卯”之间的界限分明来形容某人办事认真、一丝不苟的态度;例3“鼻子不是鼻子,脸不是脸”仿佛鼻子和脸都不在原先的位置,以此说明丈母娘不给第一次上门的女婿好脸色。

(2)AYC,BYD型。A与B,C与D两两相对,意思相反或相关,但从整体上看,“AYC”与“BYD”的意思相反或相同。

例4:这荒山野岭,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真让人害怕。

例5:哎!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我这冤屈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

例6:自从见到那个漂亮女孩以后,他整天茶不思,饭不想,像丢了魂似的。

例4“前不着村,后不着店”中虽然“前”与“后”意义相反,但是“前不着村”与“后不着店”两个分句的意思是相同的,以此来增强“荒山野岭”渺无人迹的恐怖气氛。例5“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共同传达出申冤无门,冤屈难以昭雪的悲愤。例6“茶不思,饭不想”两个分句意思相近,有力地表现了男孩对女孩的思念之深和单相思的痛苦。

这类句子还有:风里来,雨里去;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上有老,下有小;一不做,二不休;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拿得起,放得下;青一块,紫一块;一不沾亲,二不带故;东家长,西家短;神不知,鬼不觉等。这些句子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广泛,已形成固定的结构和意义,不能单独使用,有上句必有下句,有下句必有上句,上下成为一个整体。若只使用其中一句,不仅不能表义,还有残缺之感。

[辨析1] 对举与对偶。都有上下句两两相对的特点。区别是:

(1)在形式上,对举的上下句字数相等,结构相同,词性一致,要求严格;对偶分严式对偶和宽式对偶,严式对偶形式上的要求与对举相同,而宽式对偶则相对宽松,字数大致相等、结构相近的也可。

(2)在内容上,对举的上下句不能单独表义,不能独立存在,只有两句合在一起才能表达完整的意思;而对偶的上下句意义各自是完整的,可以彼此独立而存在。

[辨析2] 对举与互文。见“互文”条。

[辨析3] 对举与同语。见“同语”条。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