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修辞手法系列「什么是变焦」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变焦

[定义] 赵宏《修辞新格——变焦》(《修辞学习》2001年第3期)提出,人们在交际中,每句话都有一个“强调重点”,如果接话者故意回避原句的重点部分,而回答非重点部分,这便改变了原句的意义,即改变了原句的“焦点”,这样可以形成幽默。这是言语交际中形成幽默的一个重要手法,作为修辞格,可称其为“变焦”。

变焦多出现在对话语境之中,这种修辞格产生的机制有两种类型:一是答话人将发话人的话语中信息强度最高的部分(即焦点)予以回避,而选择发话人话语中的非焦点信息作为下一个话轮的信息重点;二是答话人将问话人的话语焦点进行曲解,将问话中原属于自然焦点的话语曲解为含有对比焦点的话语。

[例释] 变焦的类型可以分为两种。

(1)句内自然焦点的改变

例1:父亲说:“你小子真是,我在你这么大年纪时,可没撒过这么大的谎。”

儿子问:“那么,您是在什么时候开始撒这么大的谎呢?”

例1父亲的强调重点应该是“可没撒过这么大的谎”,也是父亲在他的话语中信息强度最高的部分,儿子把回问的重点放在“我在你这么大年纪时”,是根据父亲的话语中其他成分提出的,父子俩各自突出的信息重点不同,这样既回避了自己撒谎的问题,同时引入一个新的话题,使自己摆脱了不利的境地。

(2)句外对比焦点的引入

例2:老师问:“小波,你为什么上课吃苹果?”

小波回答:“报告老师,我的香蕉吃完了。”

例3:贫寒的房客对房东太太说:“你的房子怎么又漏雨了?”

房东太太回答说:“凭你付那点房租,难道还想漏香槟酒不成?”

例2“小波,你为什么上课吃苹果?”的问话中,老师(问话人)的话语中形成的自然焦点是“为什么”,这也是说话时的逻辑重音之所在,老师问话的目的是想得知小波上课吃东西的原因,因为按照中国的惯例,上课吃东西是不正常的现象,所以老师其实是使用一个问句来责备小波,这句话中的焦点是一个自然焦点,只能以本句内容为背景的,而小波则有意将其理解为一个对比焦点,因为“苹果”这个词语可能激活水果这个语义场,小波将话题引进水果范畴的比较,回答说“我的香蕉吃完了”,产生幽默效果并对老师的前理解“上课不许吃东西”进行挑战。例3房客的问话也是只有自然焦点的话语,焦点是“怎么又”,问话人向答话人表达自己的不满和抱怨,因为根据人类的常识,房子是不应该漏雨的,而房东则对房客反唇相讥,用自己的背景知识来反驳问话人的背景知识,即“凭你付那点房租,难道还想漏香槟酒不成?”这句话其实蕴含着另一个人类常识——等价交换的原则,而“漏香槟酒”的焦点改变,也是由问话中的自然焦点转化为对比焦点,从而产生了幽默的效果。

话语的焦点同话语的背景、交际者的预设知识有很大的关系,变焦格主要发生在对话话语中,答话人能够准确地捕捉说话人话语中的焦点,并在答话的过程中改变话语焦点,挑战对方的预设知识,形成幽默的表达效果。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