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苏东坡之茶:从来佳茗似佳人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茶:从来佳茗似佳人

仙山灵草湿行云,洗温香肌粉末匀​‍‌‍​‍‌‍‌‍​‍​‍‌‍​‍‌‍​‍​‍‌‍​‍‌​‍​‍​‍‌‍​‍​‍​‍‌‍‌‍‌‍‌‍​‍‌‍​‍​​‍​‍​‍​‍​‍​‍​‍‌‍​‍‌‍​‍‌‍‌‍‌‍​。

明月来投玉川子,清风吹破武林春​‍‌‍​‍‌‍‌‍​‍​‍‌‍​‍‌‍​‍​‍‌‍​‍‌​‍​‍​‍‌‍​‍​‍​‍‌‍‌‍‌‍‌‍​‍‌‍​‍​​‍​‍​‍​‍​‍​‍​‍‌‍​‍‌‍​‍‌‍‌‍‌‍​。

要知冰雪心肠好,不是膏油首面新​‍‌‍​‍‌‍‌‍​‍​‍‌‍​‍‌‍​‍​‍‌‍​‍‌​‍​‍​‍‌‍​‍​‍​‍‌‍‌‍‌‍‌‍​‍‌‍​‍​​‍​‍​‍​‍​‍​‍​‍‌‍​‍‌‍​‍‌‍‌‍‌‍​。

戏作小诗君勿笑,从来佳茗似佳人。

——《次韵曹辅寄壑源试焙新芽》

闲时喜欢泡一盏新茶,听一曲古韵,看翠绿的茶叶在水中由蜷曲到舒展。看久了它氤氲在水中的姿态,有时会恍惚是百花仙子在九天瑶池翩翩起舞。想起苏轼的一句诗:“从来佳茗似佳人。”相信很多人会为这个比喻拍案叫绝。自从有了茶以来,关于茶的比喻举不胜举,而第一个把茶比作“佳人”的当属苏东坡。

擅品茶者大多是品性高洁之人,只有内心宁静的人才能品出茶的三昧。邂逅一杯香茗,宛若邂逅一位令人赏心悦目的佳人,其中的韵味,需一品再品,其香气绕舌,三日而不能忘。

梅妻鹤子的林逋,他的一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被誉为咏梅绝唱。林逋之所以能写出梅不同凡响的仙姿,是因为他把梅当做人来爱。因此,能写出“从来佳茗似佳人”的人,一定也是把茶当做人来爱的,并且他的内心一定是一个纯净如水的人。是的,苏东坡就是这样的品行高洁的爱茶之人。

苏东坡种茶、煮茶、品茶,是个茶艺高手。在他被贬谪黄州时,没有收入来源,连吃饭都成问题,于是他在黄州城东门外开垦了一块荒地。就在这样缺吃少住的情况下,苏东坡还不忘种茶。他在“东坡”这块荒地上,种上了自己喜爱的茶树。《问大冶长者乞桃花茶栽东坡》诗云:

周时记苦荼,茗饮出近世。

初缘厌粱肉,假此雪错滞。

嗟我五亩园,桑麦苦蒙翳。

不令寸地闲,更乞茶子艺。

饥寒未知免,已作太饱计。

庶将通有无,农末不相戾。

春来冻地裂,紫笋森已锐。

牛羊烦呵叱,筐莒未敢睨。

江南老道人,齿发日夜逝。

他年雪堂品,尚记桃花裔。

他在这首诗中,展示了自己种茶的本事。在另外一首《水调歌头》中,记述了采茶、制茶、点茶、品茶时的全过程,颇为生动传神。

已过几番风雨,前夜一声雷,旗枪争战,建溪春色占先魁。采取枝头雀舌,带露和烟捣碎,结就紫云堆。轻动黄金碾,飞起绿尘埃。

老龙团、真凤髓,点将来,兔豪盏里,霎时滋味舌头回。唤醒青州从事,战退睡魔百万,梦不到阳台。两腋清风起,我欲上蓬莱。

苏东坡的生活离不开茶,茶充实了他的精神生活,他视茶为仙境妙地,而寄托身心沉醉于斯。“两腋清风起,我欲上蓬莱。”写出了他饮茶后神清气爽,飘飘欲仙的感觉,十分令人神往。

苏东坡睡前、起身时都要喝茶,《留别金山宝觉圆通二长老》中记载道:“沐罢巾冠快晚凉,睡余齿颊带茶香。”《越州张中舍寿乐堂》中说:“春浓睡足午窗明,想见新茶如泼乳。”

茶能醒脑明目,因而苏东坡每到阅读写作时都要喝茶。“皓白生瓯面,堪称雪见羞。东坡调诗腹,今夜睡应休。”甚至他连做梦都要喝茶。有诗记载:

十二月二十五日,大雪始晴。梦人以雪水烹小团茶,使美人歌以饮。余梦中为作《回文》诗,觉而记其一句云:“乱点余花唾碧衫。”意用飞燕唾花故事也​‍‌‍​‍‌‍‌‍​‍​‍‌‍​‍‌‍​‍​‍‌‍​‍‌​‍​‍​‍‌‍​‍​‍​‍‌‍‌‍‌‍‌‍​‍‌‍​‍​​‍​‍​‍​‍​‍​‍​‍‌‍​‍‌‍​‍‌‍‌‍‌‍​。乃续之,为二绝句云。

其一

酡颜玉盏捧纤纤,乱点余花唾碧衫。

歌咽水云凝静院,梦惊松雪落空岩。

其二

空花落尽酒倾缸,日上山融雪涨江。

红焙浅瓯新火活,龙团小碾斗晴窗。

苏东坡日常生活起居离不开茶,可见茶是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为他不断被贬谪,所以能走遍大江南北,从而得以品尝到天下名茶。苏东坡作诗随性,他将茶艺、茶趣融入诗中,后人读了他的咏茶诗,如身临其境,仿佛和苏子一同神游于山水之间,品茗于松竹之下。他在《试院煎茶》中写道:

蟹眼已过鱼眼生,飕飕欲作松风鸣。

蒙茸出磨细珠落,眩转绕瓯飞雪轻。

银瓶泻汤夸第一,未识故人煎水意。

(古语云:煎水不煎茶。)

君不见,昔时李生好客手自煎,贵从活火发新泉;

又不见,今时潞公煎茶学西蜀,定州花瓷琢红玉。

我今贫病长苦饥,分无玉碗捧蛾眉。

且学公家作茗饮,砖炉石铫行相随。

不用撑肠拄腹文字五千卷,但愿一瓯常及睡足日高时。

《试院煎茶》是苏东坡任杭州通判时作的,这首诗将茶事、人事融为一体,描写了碾茶、投茶过程。最后三句写得情思婉转,吟哦蕴藉,哀而不伤,怨而不怒,感动人心。

苏东坡种茶、饮茶、写茶诗,在民间还流传着他和茶有关的许多故事。有一种“东坡翠竹”茶,外形扁平直滑,两端尖细,形似竹叶,叶绿均匀。汤色碧绿,味甘醇鲜,入口香馥如兰,素有“色绿、香郁、味醇、形美”四绝之美誉。据说这种茶就是因苏东坡而得名。

话说苏东坡刚移居常州时,途中看到有一座山坡满是郁郁葱葱的茶树,当他得知唐朝的“阳羡贡茶”即产于此地时,心中不由得大喜,当即就采摘了一大包鲜叶。回去之后,他精心地煎、揉、焙、凉、晒,将鲜叶制作成上品茶叶,然后请来自己的学生邵民瞻一同品尝。

邵民瞻品茗之后,顿觉味美甘甜,沁人心脾。他连呼“好茶!好茶!大有先生所言‘何须魏帝一丸药,且尽卢仝七碗茶’之妙意也”。邵民瞻端起茶碗细看,发现茶汤不仅色鲜如新,且茶叶不沉不浮,竖立于汤中,叶也不散,形状如节节翠竹。邵民瞻顷刻间大悟,惊喜地说:“此茶形、色、味都远胜于唐时‘阳羡贡茶’,不如将它取名为‘东坡翠竹’以享后人,这不也是一件功德吗?”从此,“东坡翠竹”便流传于后世。

苏东坡不仅写茶诗,还作有关茶的散文。自唐朝陆羽《茶经》问世以来,苏东坡的《叶嘉传》可以说也是一篇研究中国古代茶史的重要文献。这篇散文以拟人手法,形象地称颂了闽茶历史、功效、品质和制作等各方面的特色。

品茶有“三绝”之说,即茶美、水美、壶美。苏东坡是品茗行家,他对于茶叶、水质、器具、煎法,十分讲究,也颇精妙,有他自己独特的方法。“水为茶之母,壶是茶之父。”苏东坡对烹茶用具很讲究,在宜兴时,他亲自设计了一种提梁式紫砂壶,壶上题有“松风竹炉,提壶相呼”的句。这种壶被命名为“东坡壶”。

如此看来,苏东坡和茶渊源深厚。

自古禅、茶一家,苏东坡爱品茶,好参禅,如果说人生是一杯茶,那么茶道精神一定溶入了苏子的生命。苏东坡一生坎坷,颠沛流离中他不抱怨,不消沉,从不拘泥小节,也从不计较得失。苦难没有使他萎靡狭隘,反而越来越澄明豁达,他在人生的低谷时,完成了生命的不朽诗篇。正因如此,他的生命之茶才散发出独具魅力的芬芳。

“从来佳茗似佳人”,只有将茶溶入生命的人,才会将佳茗品出佳人的味道!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