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译文|注释|大意|赏析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译文|注释|大意|赏析

(序)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①。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②,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③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④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⑤,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⑥。

【注释】

这是一首以月起兴,围绕明月展开想象和思考的作品,北宋苏轼作。

①子由:苏轼的弟弟苏辙,字子由。

②天上宫阙(què):指月中宫殿。

③不胜(shèng):经受不住。

④何似:哪里比得上。

⑤绮(qǐ)户:雕饰华丽的门窗。

⑥婵娟(chán juān):月亮。

【大意】

丙辰年中秋节,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大醉,写了这首词,同时思念弟弟苏辙。

明月从什么时候才开始出现的?我端起酒杯问一问苍天。不知道在天上的宫殿,今天晚上是哪一年。我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又恐怕返回月宫美玉砌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翩翩起舞玩赏着月下清影,归返月宫怎比得上在人间。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自己。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离别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以来难以周全。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赏析】

在大自然中,月亮是浪漫的,很容易启发人们的艺术联想。一钩新月,就像新芽,让人想到初生事物的美好;一轮满月,圆满无缺,使人想到美好、团圆的生活;月光皎洁,让人想到光明磊落的品质等等。千百年来的人们在月亮这一意象上集中了人类无限美好的憧憬与理想,苏轼也不例外,当他抬头遥望中秋明月时,他的思维就像长了翅膀,自由翱翔。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一问便问出了气魄,过往有几人敢向青天问明月?屈原是一个,李白是一个,苏轼是一个。若非把浪漫根植于心底,又如何能想出如此飘逸的问题!起得突兀、问得离奇,却不乏浪漫。

作者把青天当做自己的朋友,把酒相问,好像是在追溯明月的起源、宇宙的起源;又好像是在惊叹造化的巧妙,表达对明月的赞美与向往。既是朋友,自然不能只说一句话。

于是,“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从明月诞生的时候起到现在已经过去许多年了,不知道今晚的月宫是什么日子?虽然这么问,但作者心中是有明确答案的,那一定是一个好日子,否则月亮不会这样圆、这样亮,他也不会“欲乘风归去”。他很想去月宫看一看,然而,又怕那琼楼玉宇太高,难以忍受寒冷。而且,人间毕竟还有许多值得留恋的东西,这种既向往天上又留恋人间的矛盾和纠结,实在让人难受。唉——不如还是留在人间吧!在月光下起舞,最起码还可以与自己的清影为伴。

地上的人在舞,天上的月又何尝不是。随着夜色渐深,月光也转过朱红的楼阁,低低地穿过雕花的门窗,照到了房中迟迟未能入睡之人,那些中秋佳节因不能与亲人团圆以至难以入眠的离人。明月啊明月,为何故意与人为难,给人增添忧愁?月亮自古如此,作者此问实在是无理,可是,在亲情和思念面前,又有什么道理可讲呢?

虽然思念情深,但作者还是明了——人固然有悲欢离合,月也有阴晴圆缺,自古以来世上就难有十全十美的事。既然如此,又何必为暂时的离别而忧伤呢?人间离别难免,只要亲人健康,即使远隔千里也还可以通过明月联系。还是让我们继续欣赏这轮明月吧!

【拓展】

唐代李白曾作《把酒问月》,全如下: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