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佘国均李志
才见春暮的落花,
又见秋晨的红叶。
秋风到我这里来得更早
月亮到我这里更凄切。
我没有家,没有兄弟,没有朋友,
我是孤独,我是孤独!
我和浮萍一样飘流无定,
从旅馆到公寓,从茶楼到酒阁。
这里那里我都觉得寂寞,
寂寞便是我的国。
我到南到北只是要流泪,
到东到西只是要痛哭。
世界上还有什么地方
可消遣我日暮的情怀?
我的悲哀象雨后的春笋,
我怎能击碎我的悲哀?
我的寂寞好比无边的海,
它水一样把我淹没沉溺。
我逃不出这寂寞的国,
我将在寂寞里老死!
汪静之
“寂寞的国”是汪静之的诗集《寂寞的国》的代表作。诗篇开首,诗人以“春暮的落花”和“秋晨的红叶”来形容岁月的萧瑟;以秋风、月亮的光芒来形容诗人心灵深处的凄凉。让一种孤寂、凄楚的情愫从心中倾泻而出。
接着,诗人满怀悲凉地诉说:“我没有家,没有兄弟,没有朋友/我是孤独,我是孤独!”诗人在那样一个世界,象孤独飘流的浮萍一样,毫无目的地“从旅馆到公寓,从茶楼到酒阁。”生活的无望和苦闷缠绕着诗人那颗凄楚的心。
诗人不要寂寞,但他的世界就是寂寞的国。“流泪”和“痛哭”伴着他的东南西北。他寻找一个地方,“消遣我日暮的情怀”,但“悲哀象雨后的春笋”,诗人无法击碎潜滋暗长的悲哀。诗人在寂寞的海里挣扎,诗人无望地喊出:“我逃不出寂寞的国,我将在寂寞里老死!”
这首诗,诗人用“春暮的落花”、“秋晨的红叶”来映衬心中的悲哀,富有层次地表现了“寂寞好比无边的海”。在艺术上,代表了这一历史阶段诗歌创作的特色,构思巧妙,表述层次分明。
汪静之在写“寂寞的国”的时候,已经稍稍有一点阅历,对于旧社会的庸俗丑恶,黑暗肮脏,处处看不顺眼,一种格格不入,落落寡合,寂寞苦闷的情绪充满了诗人那颗年青的心,诱使他倾诉出心中寂寞的情怀。正如他在《寂寞的国·自序》中说:“在这冷而硬的铁的路上的旅人,只有落寞、苦恼、厌倦,三者已凝为大气,把地球牢牢封了。我因为寂寞、苦恼、厌倦,所以做诗。”
汪静之,作为湖畔派四诗人(应修人、潘漠华、冯雪峰、汪静之)之一,他的成就为最高,影响最大。他最有代表性的两本诗集是《蕙的风》和《寂寞的国》。《寂寞的国》相对于《蕙的风》来说,创作上比较成熟,技巧上也很讲究,比较注重音节的和谐,布局的严整,但它的影响却没有《蕙的风》大。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