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诗词赏析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题解】

宋宁宗嘉泰三年(1203),闲居瓢泉已达八年之久的辛弃疾被朝廷起用为绍兴知府兼浙东安抚使。次年正月,他应召入临安。然而宁宗和当时宰相韩侂胄召见辛弃疾,并不是真正信任和倚重他,而只是采其人望为北伐装点门面。奏对之后,朝廷并不把辛弃疾留下来主持用兵大计,而是将他派往镇江担任知府。这首词即为镇江知府任上所作,时间一说为嘉泰四年(1204),一说为开禧元年(1205)。

词题曰“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京口即今江苏镇江;北固亭,亦名北固楼,在镇江东北长江南岸的北固山上。

句解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中国古代有“九州”之称,最早见于《尚书·禹贡》,中有“禹别九州”之语。由于古人认为九州四境均有海水环绕,所以又得“四海”之名。战国时,随着航海技术的发展,人们眼界渐阔,齐人邹衍提出了“大九州”之说。他认为,《禹贡》之九州合之只能称之为一州,名“赤县神州”;同样大小之州共有九个,也都是海水环绕。因此,“神州”也成为中国的别称。这里的“神州”,特指早已沦陷的中原地区。

北固楼上的辛弃疾纵目四望,周围山水风光无限,却无法望见令他魂牵梦绕的中原。中原是那么的遥远,即便寻遍所有的高处,也是枉然。所以,他不得不无可奈何地感叹,还能从哪里望见中原?

词人此刻所在的北固山,由长江南岸凹入江中,山虽不大,却形势险峻,风光绮丽,山下江面开阔。昔日梁武帝萧衍赞其形胜,题曰“天下第一江山”。然而,满眼的风光留不住辛弃疾的眼,他的心里只有那无法望见的家园故土。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望不见“神州”的辛弃疾将目光从远处收回,转而俯视起脚下奔腾不息的长江水。他不禁思接千载:数千年历史长河,有多少兴亡大事?恰如这眼前滚滚东流的长江水,无休无止,绵绵不尽。“悠悠”二字,自然贴切,而又韵味无穷,既是言兴亡更迭,往事悠悠,又是言江水悠悠,不尽东流,前后两句借此二字贯串起来。

杜甫《登高》有“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写的是深秋景色和身世之感。辛弃疾借之用来写古往今来世事的盛衰兴亡,翻出了新意,境界也更为豪放开阔。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无数的兴亡故事中,词人单单想到了三国时的孙权。孙权继承吴主之位时,年仅十九岁。年少的他统领千军万马,据守长江东南地区。为了坚守自己的领地,在他统治的五十多年里,从未停止过与敌人的战争:赤壁之战,败曹操大军于长江北岸;夷陵之战,把刘备大军赶回四川……“兜鍪”,古代军人作战戴的头盔,这里代借战士。

孙权不畏强敌,终使吴能在群雄逐鹿的三国时代,与魏、蜀鼎足而立。这样的英雄人物,怎能不令渴望驱逐金兵、收复失地的辛弃疾由衷怀念与赞颂?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天下英雄中谁是孙权的对手?只有曹操与刘备。

据《三国志·蜀先主传》记载,曹操曾对刘备说:“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曹操认为当时只有刘备和自己算得上英雄。而后起之秀孙权敢于与曹、刘抗衡,这不更令人敬佩吗?

生子当如孙仲谋

当年曹操与孙权作战之时,见孙权军队严明整肃,气势雄壮,忍不住赞叹道:“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裴松之《三国志注》)

孙权字仲谋,论年纪是曹操的晚辈,所以曹操渴望自己的后代也能像他那样守住自己打下来的江山。而曹操向荆州进兵时,荆州军阀刘表的儿子却望风迎降,所以曹操说他如同猪狗。

辛弃疾直接引用曹操之语称赞孙权,但并非袭用曹操原意,而是说人身在世,当如孙权一般奋发进取,建功立业。透过这铿锵有力的句子,我们看到的是一个“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辛弃疾。

辛弃疾对孙权这位历史人物如此大加褒扬,其真正的旨归,还是在于讽喻当时南宋统治者。正是这些人的软弱无能、苟且偷安,才让辛弃疾无比怀念坚持抗战的孙权。他对孙权“坐断东南战未休”的赞颂,正是对南宋统治者的批评与讽刺。但另一方面,被重新起用的辛弃疾对朝廷虽有微词,却仍心存希望,他希望统治者能像孙权一样奋发有为,固守住江南领土。所以,全词深沉却不低落,隐约还有乐观的情绪萦绕其间。

评解

这首词章法奇特,三次自问自答,以问答层层推进,突显主题。用典虽多,却不是为了矜奇炫博,而是根据主题需要剪取入词,自然贴切,没有斧凿之痕,反能清晰传达词人深意。上下片两处结语,一借杜以眼前景作结,一用曹操语以议论作收,都水到渠成,直如己出。尤其下片最后三句,化用曹操不同场合下的语句,一气而下,对答如流,浑然天成。

辛弃疾《美芹十论》中,对孙权在历史上的地位评价并不太高。这首词却把他当作杰出的英雄来歌颂,自然是借题发挥,别有用心。之所以选取孙权,主要是因为孙权与不战而降的刘表儿子刘琮等人不同,他敢与北方强敌曹操争锋,多次抵御并战胜南侵之敌。这正与南宋统治者的一贯软弱偷安、一再屈辱求和形成了鲜明对比。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