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念奴娇·井冈山》鉴赏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念奴娇·井冈山

(一九六五年五月)

参天万木,千百里,飞上南天奇岳。故地重来何所见,多了楼台亭阁。五井碑前,黄洋界上,车子飞如跃。江山如画,古代曾云海绿。弹指三十八年,人间变了,似天渊翻覆。犹记当时烽火里,九死一生如昨。独有豪情,天际悬明月,风雷磅礴。一声鸡唱,万怪烟消云落。

【题解】

这首《念奴娇·井冈山》与《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为一次游程的姊妹辞章。1965年5月,毛泽东从长沙驱车赴井冈山视察游览。38年重回故地,抚今追昔,诗潮奔涌,写下两首名为“井冈山”的词作。我们难以断定的,是孰先孰后。因为《重上井冈山》发表于作者在世日,可以视为审定稿,是较为满意的。而《井冈山》一词发表于1986年9月,显系后人为纪念毛泽东逝世十周年刊发‍‌‍‍‌‍‌‍‍‍‌‍‍‌‍‍‍‌‍‍‌‍‍‍‌‍‍‍‍‌‍‌‍‌‍‌‍‍‌‍‍‍‍‍‍‍‍‍‌‍‍‌‍‍‌‍‌‍‌‍。这首词,可以视为未及审定稿。

【注释】

[五井碑]井冈山上立有明清间“五井碑”一通,今已毁。五井,指以茨坪为中心的大井、小井、上井、下井、中井五地。

[黄洋界]见《西江月·井冈山》注。

[江山如画]用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成句。

[古代曾云海绿]古人曾说井冈山原是沧海。海绿,犹绿海,碧海。

【品评】

这阕词,仍沿袭通式,上阕倾向写景,下阕倾向言情。这叫情由景生可,叫触景生情亦可。

上阕,“参天万木,千百里,飞上南天奇岳”,从大处着墨,勾画了井冈山岩石全景。静中有动,全赖“飞”字点染。“飞”的主体,是人,是乘车重回井冈的诗人。“故地重来何所见”句,承上启下,是大全景切转中景或特写的过渡语。“多了”以下四句,皆扣“见”字。“江山如画”,用慨叹语总结所“见”,逗出上阕结句“古代曾云海绿”。此句出,不但拓展了这阕词的历史纵深,而且由所“见”转向所“思”,为下阕抒情完成造势。

下阕,“弹指三十八年”,同《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但二句合一,用字更省。“人间变了”,是重回井冈山印象语。“变”出新景,“变”出新情,面对“人间”之“变”,诗人才自然地勾起“当时”(未变)回忆和今朝“豪情”。而这一切复杂形象,都借“犹记”的锁钥开启。记忆之门后面,积聚了“三十八年”的生活,诗人不可能一一罗列重加展示。诗情酝酿后,他重点钩沉出两组画面,一是“烽火”战斗画面,一是“明月”、“鸡唱”画面。取义或为:用战斗牺牲结束黑夜,迎接黎明。

无形中,这首词前后出现了两种画面。上阕,井冈山今日;下阕,井冈山昨天。今日画面,在眼中;昨日画面,在心中。一山两景,虚实相映,弹指一挥,不能去矣!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