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念奴娇·洞庭春晚》题解,译文,注释赏析

作者:辛弃疾 栏目:辛弃疾诗集 2022-03-27 11:04:21

念奴娇·洞庭春晚①

【题解】

这首词约作于宋光宗绍熙元年(1190)或二年(1191)。作者罢官以后,一直在带湖家中闲居,在春天的一个夜晚独自饮酒微醉,闻见花香,思念故人,因此写下这首词。词中上片,将洞庭春色的美艳比作佳人倾城,以此来渲染景色清丽;词的下片,通过酒后空对寒窗的回忆,孤灯明灭之中不免有些伤感,由此抒发了自己思念和幽怨之情。全词看似写洞庭春晚景色,实则是写人之心情,以婉曲之笔,抒发了自己对朝中国事的忧虑之情。

【原文】

洞庭春晚,□旧传、恐是人间尤物②。收拾瑶池倾国艳③,来向朱栏一壁。透户龙香④,隔帘莺语,料得肌如雪⑤。月妖真态⑥,是谁教避人杰⑦?

酒罢归对寒窗,相留昨夜,应是梅花发。赋了高唐犹想象⑧,不管孤灯明灭。半面难期⑨,多情易感,愁点星星发⑩。绕梁声在⑪,为伊忘味三月⑫。

【注释】

①洞庭春:古为酒名。这里也指洞庭的春天。②尤物:通常所指代的是容貌艳丽的女子或是珍贵绝美的物品。③瑶池:神话中西王母所居住的地方。一壁:一边,一旁。④龙香:指龙涎香。⑤肌如雪:形容肌肤像雪一样洁白细腻。《庄子·逍遥游》:“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⑥月妖:典出《甘泽谣》:“素娥者,武三思之伎人,相州凤阳门宋媪女。善弹五弦,世之殊色。三思以帛三百段聘焉。素娥既至,三思盛宴以出素娥。公卿毕集,唯纳言狄仁杰称疾不来。三思怒,于座中有言。后数日复宴,梁公至,苍头出曰:‘素娥藏匿,不知所在。’三思自入召之,皆不见,忽于堂奥隙中闻兰麝芬馥,乃附耳而听,即素娥语音也。三思问其由,曰:‘某乃花月之妖,上帝遣来,亦以荡公之心,今梁公乃时之正人,某固不敢见。’言讫更问,亦不应也。”⑦人杰:杰出的人。此处当指狄仁杰。⑧高唐:宋玉有《高唐赋》。苏轼《满庭芳·香叆雕盘》词:“报道金钗坠也,十指露春笋纤长。亲曾见,全胜宋玉,想像赋《高唐》。”⑨难期:难以实现。⑩星星发:指头上出现星星一样繁多的斑白之发。⑪绕梁声:形容声音美好,余音绕梁。《列子·汤问》:“韩娥东之齐,匮粮,过雍门,鬻歌假食。既去,而余音绕梁,三日不绝。”⑫忘味三月:《论语·迷而》:“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极言《韶》乐之美。

【译文】

美酒“洞庭春”虽然开坛比较晚,就好像洞庭湖的春天也来得较晚一样,但相传古时候就这样,恐怕这就是它们能被称为人间物之绝美的缘故了。洞庭景色仿佛是收集了天庭王母娘娘的瑶池仙境,才有了如此倾国倾城的美艳,又像是把瑶池挪移到朱栏这一边来了。仿佛通过透出室外散发的阵阵龙涎香味,以及隔着垂帘听到幕后的燕语莺声,就不难猜得出那令人神魂颠倒、洁白如雪的玉肌冰骨。自称花月之妖的素娥容貌绝美,但不知是谁让她避让狄仁杰?

酒宴归来,我独自面对寒窗,恍惚间记起昨夜乘醉赏花之事,那时应该正是梅花绽放的时节。犹如楚襄王梦见巫山神女而下令宋玉作《高唐赋》一样,久久不能忘怀,甚至不去顾及灯火的明亮或者熄灭。如此美好的短暂会面,恐怕以后再难遇见了,然而多情之人自古以来就是易于伤感,以致于因为忧愁而鬓发斑白。洞庭春色之美,犹如听了韩娥的歌声、舜的音乐,始终余音萦绕梁柱,久久不会散去,甚至因为她的出现而到了食而不知其味的痴迷境地。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