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写作背景、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辛弃疾 栏目:辛弃疾诗集 2020-05-07 15:20:02

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①》

郁孤台下清江水②,中间多少行人泪③。西北望长安④,可怜无数山⑤。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⑥。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⑦。

注释

①造口,在今江西万安县西南六十里,皂口溪入赣江处。此词作于淳熙二、三年(1175—1176)间,辛弃疾任江西提点刑狱,驻节赣州时。

②郁孤台:在今江西赣州市西南,是一座郁然独峙的小山,下临赣江,唐宋时为当地名胜之一。清江:赣江与袁江合流处旧称清江,这里指赣江。

③行人:当年在金兵追赶下奔走流亡的人群。

④长安:此处实指北宋故都汴京。

⑤可怜:可惜、可叹。此句既是实景描写,同时又暗喻抗敌复国的事业阻碍重重。

⑥“青山”二句:意谓青山虽然构成了重重屏障,遮住了人们瞻望故都的视线,但却遮不住江水奔腾向东并最终汇入鄱阳湖的势头。

⑦“江晚”二句:传说鹧鸪声类“但南不北”,且声调悲凉而凄切,故作者闻而生思乡之愁。

赏析

这首词的最后,与温庭筠的《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一样,都以“鹧鸪”结束,不过无论是“鹧鸪”意象表达的意思,还是整首词表达的内容,都差别极大。在温庭筠的词里,“鹧鸪”强调的是“双双”,成双成对的鹧鸪反衬着女主人公的形单影只,“金鹧鸪”的“金”凸显着温庭筠富丽的词风。辛弃疾的词里,用“山深闻鹧鸪”营造一种傍晚时凄凉的感觉,表达了作者对于国家前途茫茫的低落心情。这也正体现着这首词在内容上的特色,就是写家国的大题材,但是这层意思并没有直白地表达出来,而是通过富有诗意的意象和意境传达出来。

温庭筠的《菩萨蛮》,典型地体现着词的本色当行的特点,“以男子而作闺音”,写女性的容貌服饰和幽约婉曲之情,是应歌之作。这种应歌之作一般都没有题目。盛行于倡楼歌馆、宴会酒席上的歌曲,当音乐声起,歌伎开口便唱,并没有人报告题目。后来当文人要借这一体裁来抒写他们特殊的个人体验时,才会加上题目。例如辛弃疾这首《菩萨蛮》,题目是《书江西造口壁》,是一首题壁词,他为什么要在江西造口题壁呢?这就暗示了一种词作内涵的指向性。词中所写“行人泪”,便有它的深意。“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如果单看,似乎也可说是表达词人在暮色中的孤寂之感。

但结合前面的意象群,再结合知人论世,我们可以看出这首词是大不同于温庭筠、韦庄时代的写法的,它跳出了词的传统窠臼,写的是家国的大题材;但是与辛弃疾那些直接表现家国情怀的词如《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把吴钩看了,阑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又有所不同,它通篇都是在写山和水,并没有直接表现家国之情,而有着显著的象喻特征。作品追忆四十多年前金兵侵扰江西时带给人们的深重苦难,联想到中原沦丧、旧都尚未收复的现实情景,既表现了自己抗金复国的决心和信念,又抒发了壮志难酬的悲愤。由于这些意思都隐藏在对“山”与“水”的描写之中,并不正面着笔,就显得特别空灵而涵咏深沉,既使小令承载了丰富的情感和内容,又并没有把词给写成了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