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西江月·遣兴①》
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功夫。近来始觉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②。
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③。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④。
注释
①遣兴:抒写一时的情志。
②“近来”二句:近来我才认识到,对古人的盲目相信是全然不对的。作者自认为他是按照古人的遗训去建功立业、匡时济世的,结果反而受到当朝者的排挤和打击,故而发出这种愤激之词。
③我醉何如:我醉得怎么样?
④“只疑”二句:以上两句生动地表现了酒醉后的情态和心理,同时,也巧妙地刻画了作者的倔强性格。
赏析
《西江月》词牌的一般写法,都是头两个六言句对仗出现,苏轼两首和辛弃疾这首都如此。“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功夫。”尽管有实词有虚词,但对得很工整。这两句写喝酒,其实也就是借酒浇愁的意思,但作者表达得很特别。且喝酒吧,喝醉了就高兴了,就没有闲工夫去发愁了。言外之意是说,其实并非没有愁,只是愁太多了,且无可解愁,只能喝酒买醉,便可不去想那愁而已。这两句也定下了整首词的基调:表面是遣兴,实则却是以诙谐迂曲之笔发泄心中的愤懑。
接下来两句跳为另一个意思:“近来始觉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从喝酒突然改为写读书。这回不再像上两句那样把“借酒浇愁”的意思表达得那么迂曲,而是直接决绝的否定:读书无用。辛弃疾虽是起义军出身,却也是出身于孔孟之乡的儒家信徒。他对“古人书”的否定,就与杜甫的“儒冠多误身”一个意思,往往是与政治理想的不能实现有关。而这一层含义也正是贯穿作者写喝酒和读书这两件看似无关之事的内里的脉络。
下片再次跳跃,从直接抒情改为表现一个充满戏剧性的场景。“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这两句写作者的醉态很生动,醉倒松边不奇怪,奇怪的是他居然还跟松说起话来。真的是醉得糊涂了吗?那么接下来该如何表现呢?是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那样,松不理他,只能徒自烦恼?还是像“解鞍欹枕绿杨桥”那样,抛开一切,醉眠于松边?那样就不是辛弃疾了。
“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结尾实在是想落天外、出人意表。这使“问松我醉何如”绝不是醉汉的醉语,而在对话和动作中将作者醉憨的表象下性格的倔强,表现得活灵活现。尽管词在宋代主要是一种独唱抒情歌曲,但并不妨碍有些词人引入戏剧性的表现方式,从而能够新颖生动地表情达意。辛弃疾的这首《西江月》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另外,“以手推松曰去”是一种散文化的句法。《孟子》中有“‘燕可伐欤?’曰:‘可’”;《汉书·二疏传》有疏广“以手推常曰:‘去’!”。用散文句法入词,用经史典故入词,这都是辛弃疾所谓“以文为词”的创变的特色。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