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雅[1]初[2]微[3]缺[4],流风困暴豪。
张[5]为词客[6]赋,变作楚臣骚。
展转更崩坏,纷纶阅俊髦(máo)[7]。
地偏蕃怪产,源失乱狂涛。
粉黛[8]迷真色,鱼嘏易豢(huàn)[9]牢。
谁知杜陵杰,名与谪仙高。
扫地收千轨,争标看两艘。
诗人例穷苦,天意遣奔逃。
尘暗人亡鹿,溟翻[10]帝斩鳌[11]。
艰危思李牧,述作谢王褒。
失意各千里,哀鸣闻九皋。
骑鲸遁沧海,捋虎得绨袍。
巨笔屠龙手,微官似马曹。
迂疏无事业,醉饱死游遨。
简牍[12]仪型在,儿童篆刻劳。
今谁主文字,公合把旌旄。
开卷遥相忆,知音两不遭。
般斤[13]思郢质,鲲化陋儵(tiáo)[14]濠。
恨我无佳句,时蒙致白醪(láo)[15]。
殷勤理黄菊,未遣没蓬蒿。
【注释】
[1]大雅:《诗经》的组成部分,有大雅、小雅。《稚》为周王畿内乐调。《大雅》为西周初年作品,旧训雅为正,或指与“夷俗邪音”不同的正声。后世以反映赞颂封建王朝的重大措施或事件的诗歌为“大雅”。
[2]初:开始,渐渐。
[3]微:衰微。
[4]缺:缺乏。
[5]张:铺张。
[6]词客:由战国时期的门客演变而来,这里指战国荀况、汉司马相如、扬雄、班固等赋家。
[7]髦(máo):古代幼儿下垂至眉的短头发,此谓年轻人。
[8]黛:青黑色的颜料,古代女子用以画眉。
[9]豢(huàn):原意为饲养牲畜。
[10]溟翻:大海翻腾。
[11]帝斩鳌:鳌指巨大的龟;《列子·汤问》有从前女娲炼石补天,“断鳌之足以立四极(四根柱子)”之语。
[12]简牍:书籍,著作。
[13]般斤:出《庄子·徐无鬼》。
[14]儵(tiáo):白鲦。
[15]白醪(láo):糯米酒。此句谓方平常送酒。“蒙”有看得起的意思。
【译文】
诗经大雅渐渐地不流行了,诗歌被一种新兴的、强劲势头的、与正声不协调的(甚至是缺乏素养的)势力所困扰,于是出现了以铺张、铺陈事物为创作方法的新体诗歌——赋和一批赋家。随着时代的不断推移,诗的创作一次又一次出现了危机,以致到了崩坏的地步。诗作逐渐优劣混淆,就好像用鱼虾替换了祭祀用的牛羊。当今只有杜甫才得以与李白并驾齐驱。这两个人都是集诸家之大成,成就如并行的两条船,难分高下。可惜诗人都是穷苦的,自长安陷落后,一直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唐肃宗虽然平定了战乱,但唐朝也因此失去了天下。动乱的年代,朝廷只需要李牧这样的猛将,对王褒这样的文士便不再重视。李白和杜甫政治失意,只能流落江湖,写诗抒怀,即便是偏远的地方也能听到他们的诗作。李白骑鲸海上漂游,杜甫则依傍严武生活。虽然才学卓著,却是官职低微。杜甫疏于世事,做官也不成功,不时醉酒遨游。但杜甫的诗作堪称典范,那些雕虫小技都无与伦比。如今在诗作上,张安道堪称文章旗手。看你的文章就想到杜甫,只可惜生在不同的朝代无法成为知音。你是杜诗的知音,好似石匠对郢人运斤成风。你的诗作如鲲鹏,我的文章不过是鲦鱼,不敢与你相提并论。只恨自己没什么好诗作,倒承蒙你敬以白酒。我还是栽种菊花吧,不要再作诗了。
【解析】
这首诗苏轼写于熙宁四年(1071)五月,时苏轼在汴京,官官告院。张方平(安道)时知陈州,弟苏辙为州教授。方平是苏轼兄弟最敬重的长辈。方平作的读杜诗,苏轼兄弟都有次韵。
这首诗分三段,首十四句为第一段,历叙诗歌发展源流,说明杜甫是《诗经》、楚《骚》、汉赋的继承者。第二段十四句写杜甫的遭遇,兼及李白。着重写了杜未能得所用。第三段十二句,写杜诗是后代学习的典范。儿童学,方平和苏轼皆学,并有唱和诗篇。
这首诗为五言排律,除尾联外全诗全都对仗,不同于五律的只中间四句对仗。今观这首诗对仗工稳、自然,功力非凡。这首诗为次韵,必须用原唱之韵,不同于自唱的自由用韵。这首诗次韵却如自唱,驱遣难韵,若无其事,且不乏“诗人例穷苦,天意遣奔逃”这样的名句。张方平原韵之题为“读杜诗”,次韵内容亦为读杜诗。方平以博学闻,诗亦为时所称,平生服膺杜甫,其读杜诗乃精心结撰。其诗论杜诗成就,见解深刻,叙杜甫遭遇,哀恻动人。然较之苏轼次韵,则高下判然。轼诗从历史高度、时代广度论杜甫,为方平所不及。轼诗读杜,学杜,似杜,杜诗步步为营,沉稳严谨,轼这首诗亦然。然亦有杜诗所未有者,轼诗句句直下,一气呵成。论者谓轼这首诗面目是杜,气骨是苏,信然。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