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白《古风》赏析

作者:李白 栏目:李白诗集 2020-04-29 12:22:18

古风

李 白

齐有倜傥生,鲁连特高妙。

明月出海底,一朝开光耀。

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笑。

吾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

隐士,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中极为特殊的一群。他们饱读书,学富五车,却因种种原因放弃了入仕为官的机会,悄然隐居岩谷,逍遁山林。然而,隐士不隐。他们无法逃脱喧嚣的尘世,进入他们理想中的空灵。于是,便有一些山林之士难以抑制灵魂的鼓噪,于明山圣水中体悟着社会的律动,在宁静逍遥中准备着对现实的参与。生于乱世之中的鲁仲连即是其一。

史载鲁仲连是战国时齐之高士,“好奇伟倜傥之画策,而不肯仕官任职。”公元前257年,他前往赵国游历,彼时,正赶上秦军围困邯郸。各路诸侯慑于秦威,不敢出兵救赵;毗邻赵国的魏国,也仅仅做出了一种救援的姿态,将军队驻在荡阴,同时派出一个叫新垣衍的将军游说赵王,欲让其放弃抗争,拱手向秦称臣。就在此危难之际,赵国的平原君找到了鲁仲连。鲁仲连以其卓尔不群的口辩之才,历陈了帝秦的弊害,尖锐地指出,俯首称臣的直接后果,不仅会使赵国灭亡,魏国也会随之削弱,到那时,“梁王安得晏然而已乎?而将军又何以得故宠乎?”(《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这一席话,堪称对时局洞若观火的分析,谈锋中蕴含着机智,机智中又不失威严,令魏将新垣衍大为折服,“不敢复言帝秦。”(《史记·鲁仲连邹阳传》)秦将闻听,也不敢再贸然攻赵,率军自退五十里。

关于这以后的事情,司马迁这样写道:“秦兵退去后,平原君欲封鲁连,鲁连辞让者三,终不肯受。平原君乃置酒,酒酣起前,以千金为鲁连寿,鲁连笑曰:‘所贵于天下之士者,为人排患释乱解纷乱而无取也。即有取者,是商贾之人也,而连不忍为也。’遂辞平原君而去,终身不复见。”

鲁仲连再次出现在史书中,已是在解赵国之围的二十年后。彼时,一位燕国将领攻克了齐国的聊城,这个时候,有人在燕王身边对其进行诋毁,结果这名燕将便据守聊城,不敢归燕。而此时,齐将田单也很恼火,一座聊城,他用了一年也没有攻下来。就在这个时候,鲁仲连又出现了,这位颇具侠义精神的布衣虽隐于民间,目光却一刻没有离开过纷乱的时局,当鲁仲连来到田单军中,他欣然挥毫,写就一封书信,让兵士们用箭射上聊城城头,交给了那位燕将。这是一封不足三十字的书信,但却字字直指要害:“为公计者,不归燕则归齐。今独守孤城,齐兵日益而燕救不至,将何为乎?”(《资治通鉴》)那位燕将见到这封信,连泣三日,犹豫不能自决。欲归燕,燕王已对其猜忌;欲降齐,因其所杀齐兵甚众,又担心降齐之后受辱。最后喟然叹曰:“与人刃我,宁我自刃!”不久便自刎而死。主帅一死,聊城大乱,田单很轻易地就收复了聊城。当田单带着以攻心之术立下头功的鲁仲连面见齐王,齐王大喜,欲为其封官晋爵。而这个时候,鲁仲连却再次回复成为一个视功名如草芥的隐士,他悄然乘一叶扁舟,扬帆出海,离齐而去。这位活跃在战国烽烟中的侠士,在临走之前抛给齐王的一句话可谓掷地有声:“吾与富贵而诎于人,宁贫贱而轻世肆志焉!”(《资治通鉴》)

鲁仲连这一次出走,便彻底在史书中消失,但其“以布衣之位,不诎于诸侯,谈说于当世,折卿相之权”的非凡之举,却传之后世,余音不息。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